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Ⅰ/Ⅲ型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股骨滑车直径3.8 mm、深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2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区植入单纯Ⅰ/Ⅲ型胶原膜。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股骨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时为类透明软骨修复,12周时接近于正常软骨;对照组植入8周时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实验组植入后8,12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表明运用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62.
背景:多基因联合转染具有增强功能基因协同效应、消除短板差异等作用,因而目前被受到广泛重视。目的:观察以逆转录病毒(RV)为载体,介导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基因单独转染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共同转染兔膝软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 PT67,待形成阳性克隆后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计算病毒上清滴度。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分为空白转染组、PLNCX2空载体转染组、IL-1Ra单基因转染组及IL-1Ra +TGF-β1双基因转染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瞬时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后48 h)及稳定基因表达(筛选后4周)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IL-1Ra、TGF-β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周期比例。结果: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 转染包装细胞后分别有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表达;空白组与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有明显基因表达;与空白组及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双基因转染组IL-1Ra、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明显提高,IL-1Ra基因转染组IL-1Ra含量提高明显,但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提高不明显;双基因转染组软骨细胞位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表达,双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活性优于单基因转染,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OA)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LMP-1重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方法,并检测LMp-1基因对BMSC增殖能力的影响及表达。方法:选取清洁级4周龄SD大鼠6只(雌雄不限),无菌条件下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至第3代,设立空白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只有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在未经特殊处理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PGC-FU-GFP及转染试剂Polybrene)和重组基因转染组(在未经特殊处理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PGC-FU-LMP.1-GFP及转染试剂Polybrene)进行转染。转染48h后,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转染效率,采用MTY法评价慢病毒转染对BMSC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成功培养出第3代SD大鼠BMSC,以100的感染复数(MOI)转染,48h后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效率达67%;②不同时间点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和重组基因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WestemBlot检测示重组基因转染组72kDa处有条特征带,其大小与LMP-l融合蛋白(~50kDa+28kDa=78kDa)基本吻合。结论:经LMp-1基因慢病毒重组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增殖活力没有影响并可有效表达LMP-1。  相似文献   
64.
目的报告1例血友病性关节病误诊35年的病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方法患者,男,42岁;7岁起发病,35年,多家医院均未能确诊,术后方明确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诊断。结果患者7岁时出现“双髋、双膝酸困不适及疼痛,渐进性加重,伴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减小”等症状被当地医院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因效果不佳,于1个月后在当地人民医院误诊为“双膝骨结核”,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之后双髋、双膝关节反复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达35年。于近期加重,我院以“双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收住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尽管术后给予伤口处加压包扎、冰敷、常压引流等处理,术后第1天引流量高达2400ml,且伤口敷料持续出现大量渗血。始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漏诊即请血液科会诊。查:特异性凝血因子Ⅷ为13.70(正常值:O.60~1.60)、Ⅸ103.30(正常值:0.80-1.20)方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结论本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长期误诊,教训深刻。提示临床医师须强化病史问诊的能力,重视相关疾病的体征以提高对不同关节炎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应及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  相似文献   
65.
聚乳酸和海藻酸钙体外复合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聚乳酸、海藻酸钙与人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人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后,无菌条件下与聚乳酸、海藻酸钙复合培养,依加入的成骨细胞浓度不同将海藻酸钙组分为3个亚组,于培养2、4、6、8d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骨钙素含量、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蛋白含量测定以及细胞周期分析,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四环素染色。结果①成骨细胞能在聚乳酸、海藻酸钙上正常黏附、生长、繁殖,其功能不受影响,且海藻酸钙组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聚乳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海藻酸钙成骨细胞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同时点相比,以上指标均优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①聚乳酸、海藻酸钙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干扰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海藻酸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乳酸。②在海藻酸钙中加入高浓度成骨细胞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同步化法对反转录病毒转染软骨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并经过包装后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经低温处理后的同步化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运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显色,并用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与非同步化转染组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hIL-1Ra)的表达量,与非同步化的细胞上清液中hIL-1Ra的含量做空白对照.结果 酶切鉴定重组基因正确;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绿色荧光显色;同步化组上清液中NO含量为(145±3)μmol/L,非同步化组上清液中NO含量为(89±3)μmol/L;同步化组上清液中的hIL-1Ra的含量为(65±4)ng/L,明显高于非同步化组上清液中的hIL-1Ra的含量(41±3)ng/L(P<0.05).结论 软骨细胞经同步化后能显著提高反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67.
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临床观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疾病因果关系,当用围魏救赵法去临床验证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探讨推广应用,咽炎在我们临床上是既常见又不具有太好疗效的一个病症,它的症型分析随处可见在此略之,咽炎患者的辨证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它并不只是一个单纯性的疾病,经过仔细了解多数病人都不同程度合并有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痹症、或心悸失眠或是脾虚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寻找出一种使用置管冲洗对兔肢体骨折术后感染治疗较有效率的方法。方法(1)制作兔右胫骨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模型。(2)3d后检测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给予二次手术清创、置管。(3)将40只制作好的兔右小腿切口感染模型分为两组给予置管冲洗,A组(间断冲洗组):20只,B组(持续冲洗组):20只,切口均于术后一期闭合。冲洗7d后处死动物,依次给予感染部位软组织行细菌培养、HE染色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结合细菌培养及组织学染色结果示:A组治愈3只,好转7只,无效10只;B组治愈5只,好转12只,无效3只,采用#检验的连续性校正公式,经计算X2=4.10〉x0.05,1=3.84,P〈0.05,从本实验来看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P=50%,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P=85%,经统计学分析,可以认为持续冲洗组治疗效果与间断冲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兔胫骨骨折术后软组织感染中,经过7d的冲洗两种方案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持续冲洗组与间断冲洗组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1988年1月至2008年6月关于桡骨远端骨折于术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研究的文献(共5篇),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对患者腕关节功能,骨折复位后X线位置、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eta分析发现: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OR=0.23,95%CI 0.11-0.48,P<0.05)、可以良好复位(OR=0.20,95%CI 0.10-0.39,P<0.05)、减少并发症的发生(OR=0.29,95%CI0.17-0.49,P<0.05),但患者满意度方面低于非于术治疗(OR=0.32,95%CI 0.14-0.75,P=0.009).结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同时应该关注患者的要求及期望值.  相似文献   
70.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发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如何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往研究关注于寻找反映疾病变化的生物标志物,但由于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至今尚未发现能用于诊断骨关节炎的特异蛋白或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通过对骨关节炎患者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进而早期诊断骨关节炎已有报道。本文对代谢组学应用于骨关节炎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