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MACLF,并评价MACLF评分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0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的病情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n=153)和死亡组(n=117),对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再次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ACLF评分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促甲状腺激素(TSH)、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T、ALT、AST/ALT、TBil、Alb、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钠(Na)、AFP、血清铁蛋白(SF)、Child-Tuncotte-Pugh(CTP)评分、MELD评分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TBil(OR=1. 007,P=0. 001)、INR(OR=5. 750,P 0. 001)、FT_3(OR=0. 084,P=0. 003)、PLT(OR=0. 987,P=0. 022)、肝肾综合征(OR=7. 146,P=0. 045)及肺部感染(OR=3. 816,P=0. 023)均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由此为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创建新模型(MACLF):Logit(P)=0. 007×[TBil(umol/L)]+2. 181×INR-2. 762×[FT_3(pg/ml)]-0. 014×[PLT(×10~9/L)]+1. 797×[肝肾综合征(有:1;无:0)]+1. 339×[肺部感染(有:1;无:0)]-2. 29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ACLF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 934)、Youden指数(0. 774)均明显高于CTP、MELD、MELD-N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91、0. 884、0. 893,Youden指数分别为0. 433、0. 654、0. 715)。结论创建的MACLF新模型对HBV-ACLF患者3个月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波动在(1~2)×ULN和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为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包括22例ALT反复波动在(1~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和20例ALT持续正常的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JC病毒小包膜蛋白VP2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VP2蛋白,并制备其抗体.方法 用PCR方法从患者脑脊液中扩增JC病毒小包膜蛋白VP2基因,测序正确后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埃希菌,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该蛋白并纯化.纯化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多克隆抗体.结果 将pET-32a(+)-VP2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化BL21大肠埃希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10~3左右的重组融合VP2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IPTG诱导6~10 h重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Western印迹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且免疫BALB/c小鼠后成功制备了鼠多克隆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2并获得纯化VP2融合蛋白,并制备JC病毒小包膜蛋白VP2抗体,为进一步对VP2蛋白的功能及JC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温志立  易冬英  黄神安  向天新  吴平 《肝脏》2009,14(3):215-218
随着HBV基因型研究的深入,研究表明,HBV基因亚型和基因型一样,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如日本以Bj亚型为主,中国以Ba基因亚型为主[1].那么,在以B基因型HBV感染为主的江西省[2]是否也以Ba基因亚型为主呢?本研究采用Sugauchi等[3] 的巢式PCR-RFLP法检测江西省HBV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 以期进一步了解HBV基因亚型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门诊患者防护知识水平及防护现状,为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6-27日在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防护知识问卷,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1 022名患者参与了调查,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佩戴口罩执行率为100.00%,正确率为57.05%;候诊过程中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和与他人距离>1 m的执行率、正确率分别为74.17%和63.80%、32.00%和52.74%;就诊结束后,患者手卫生的执行率为45.30%,正确率为20.94%。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知识维度,知晓新冠肺炎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占比最高,为98.34%,知晓口腔治疗大多会产生气溶胶占比最低,仅38.45%;在处置知识维度,知晓摘除口罩的方法为抓取耳挂摘除的占比最高,为90.12%。结论 患者对新冠肺炎期间口腔就诊的相关防护知识水平、行为有待提高。护士应采用多途径加强患者口腔就诊相关防护知识的宣教,有针对性地提升防护行为的执行率和正确率,避免口腔科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同岗位的卫生工作人员对个人防护的主观评价,为进行科学化的个人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2年3月17日至2022年5月20日间江西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以个人防护方面的常见问题为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进行调研。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169份,其中医生473人(21.81%),护士1462人(67.40%),感控专职人员106人(4.89%),第三方人员128人(5.90%)。调查对象总体认为感染风险最高的环节为脱卸防护服,可疑职业暴露的感染风险最高的是口罩移位,其中第三方人员对口罩移位的感染风险评估级别明显低于总体水平。手卫生执行方面,护士的自我评价得分最高,第三方人员得分最低。脱卸防护服的自我评价方面,感控专职人员的得分最高,第三方人员最低。结论 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脱卸防护用品不熟练、关键环节风险认知不足等情况,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分类培训,使其全面掌握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53例YMDD变异的CHB患者按其意愿分为2组:加用组(n=38)在继续口服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ADV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联合组(n=15)停用拉米夫定,换用ADV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2组观察1年,在治疗4、8、12、24、36、48周时检测ALT、乙肝五项、HBVDNA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ALT水平逐渐降低,仅在8周时2组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扰素联合组HBeAg和HBsAg阴转率均要高于加用组(P<0.05)。加用组有2例患者出现ADV耐药。结论加用ADV、ADV与干扰素联合治疗YMDD变异的CHB患者,均能对其病毒和病情起控制作用,但后者显示有更高的HBeAg和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检测IFN-γ斑点数在评价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指导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低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17例、免疫耐受组14例、免疫清除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研究对象分离PMB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刺激物与实验对象的PBMC细胞孵育,采用ELISPOT检测慢性乙肝感染者IFN-γ斑点水平,同时对17例低水平ALT(M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分析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相关性;其中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3个月后再次采用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结果 HBsAg刺激PBMC产生IFN-γ斑点水平在各组分别为免疫清除组117 ±53、低ALT组15 ±2、免疫耐受组13 ±2)和正常对照组59±10,除低ALT组与免疫耐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 =0.85 >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清除组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BsAg刺激物的IFN-γ斑点水平与血清ALT有显著相关性(r=0.976,P<0.05).肝病理穿刺中17例低水平ALT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肝组织病理分期≥G2/S2的共9例,占52.9%;同时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09).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IFN-γ斑点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清除组IFN-γ斑点水平最高,低水平ALT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肝穿刺病理结果提示有很大一部分达到抗病毒指征,且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通过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可更好地判断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评估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平均年龄29岁,平均孕周38+4周。初始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其余2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产妇乳汁、阴道分泌物、脐血、羊水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其中2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室单间治疗,住院期间每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1例间隔24 h连续2次核酸结果阴性,转至隔离点隔离观察。产妇和新生儿均预后良好。结论 本研究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孕晚期产妇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对于孕周足月或呼吸道症状加重产妇,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并严格隔离,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乏力、黄疸、腹胀3个月于2009年8月26日入院。患者缘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眼黄、肤黄、腹胀等症状,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给予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乏力无缓解,黄疸呈进行性加深,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