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男性,10岁。躯干四肢黄色结节二年。现病史:患者二年前于臀、骶部发现黄豆大扁平丘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相互融合,此后于双肘膝伸侧及双手虎口处发生类似皮损,无痛无痒。  相似文献   
102.
氯氮平一直被作为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原型有着“神话”般的历史.Hippius[1 ]将氯氮平的发现描述为是一个“矛盾、不幸和幸运的事件( paradoxes,luck and unfortunate incidents)”.矛盾之一:氯氮平是一个非常老的药,20世纪60年代中期,奥地利和德国医生首先开始研究氯氮平,认为它是非常有潜力的抗精神病药,该药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很多国家上市.但氯氮平又是最新的抗精神病药之一.氯氮平第2次重新上市是由美国医生开发,而且作为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原型,现在仍然被认为是将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先驱者[2-3].矛盾之二:一些药理学家指出,氯氮平所表现出的效果不像是抗精神病药,它的抗精神病效果不同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风险;也有药理学家认为,氯氮平突破了对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假设,是新型药物的代表[4-5].矛盾之三:从立体结构看,氯氮平更像抗抑郁药,最初氯氮平也确实是作为抗抑郁药进行开发(其结构与抗抑郁药米帕明的原型相似),同期开发的7种结构类似的药物都有抗抑郁效果,只有氯氮平在实验和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抗精神病效果[1].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其中179例伴非典型特征患者,依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的访谈结果,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3.5%(42/179)。与无自杀未遂组患者相比,自杀未遂组患者更多伴有自杀观念、产后起病,更常使用抗抑郁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及苯二氮类药)(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住院次数(OR=1.730,95%CI:1.093~2.740)和自杀观念(OR=3.899,95%CI:1.506~10.092)与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相关(均P0.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及伴有自杀观念是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非典型特征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伴随特征之一,这类患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共病率高、预后差、转相风险大、自杀风险高等特点。然而,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缺乏认识,针对其临床评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尚未形成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或共识。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专家们立足临床实践需求,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指南,提出针对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建议,以期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表现出的高活动性及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损害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52只分组(n=8或n=10)进行下述对照观察:观察不同剂量氟哌啶醇(0.03、0.1、0.3 mg/kg)腹腔注射对昆明种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影响;以0.25 mg/kg MK-801诱导小鼠自主活动增加,观察上述剂量氟哌啶醇对MK-801致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以0.5 mg/kg MK-801诱导小鼠PPI损害,观察氟哌啶醇(0.1、0.3、1 mg/kg)对基线水平PPI以及MK-801损害后PPI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哌啶醇剂量为0.1 mg/kg和0.3 mg/kg时,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减少(P<0.05);但剂量为0.03 mg/kg时,对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均无影响(P>0.05)。氟哌啶醇剂量为0.1~0.3 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MK-801引起的自主活动增加(F=27.23,P<0.01),0.1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22%(P<0.01),0.3 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65%(P<0.00...  相似文献   
106.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苏允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 @司天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 @舒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3月25-28日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北京承办了国际神经精神药理学会(以下简称CINP)亚太地区会议,来自国内外600余位神经精神药理学家、临床治疗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15篇,其中大会报告12篇,专题会报告91篇,墙报交流56篇。大会对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及其在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意义、抗精神病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8.
刘冬琴  贾梅悔  刘锦梅 《护理研究》2009,(10):2789-279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对鼻腔小动脉出血及鼻腔后部出血不易窥清者采用鼻腔填塞治疗,病人不仅痛苦,而且还会造成鼻腔感染。对年龄大,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可使其因缺氧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9.
万群芳  冯悔 《护理研究》2009,(11):3096-3096
床头卡是放置在病人床头,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及负责医护人员名字的小卡片,便于病人熟悉负责自己的医护人员及便于医护人员诊治时查对所用。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病人满意度,床头卡上增加了更多病人关心的信息。但是由手床头卡均放置在病人床尾的挡板上,卡片上的字体较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病人护理需求,探讨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设计骨科急诊病人健康需求表并进行调查,根据病人需求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石膏固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干预前;石膏固定折断率及病人就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病人健康需求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