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动12周组(Vi12w)和SCI6-12周振动组(Vi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6w组、Vi12w组)、第7周(Vi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Hz,加速度0.15g,10min/次,2次/d,6d/周,Vi6w组和Vi6-12w组共振动6周,Vi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Vi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12w组第5腰椎最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52.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伤害,因脊髓结构、功能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段支配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积极的治疗不仅有助于防止继发性SCI的发生,而且可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保护措施(稳定的内固定、脱水、激素的应用等)、并发症防治、康复治疗、SCI修复(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组织工程、干细胞移植)等。虽然新近有关于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为SCI的修复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康复治疗仍是促进SCI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并发症的防治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而且是康复治疗的前提。因此,积极防治并发症在SCI的康复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胶(FS)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各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骨折后体内成骨的效果.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桡骨中段骨缺损造模.取第2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别将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A组)、成骨诱导的BMSCs(B组)、BMSCs(C组)、生理盐水(E组)经皮注入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处,FS复合BMP-2于造模手术中植入(D组).通过组织学、放射学、生物力学方法在不同时相比较骨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 A组在12周内骨缺损区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优于B组(P<0.01)和C组(P<0.01),E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FS复合BMP-2均具有理想的体内成骨能力;B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BMSCs联合移植可能存在协同效应,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4.
脊髓的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损伤后,脊髓的可塑性由损伤和特殊形式的训练启动,表现为自发性可塑性(损伤诱导的可塑性)和训练任务依赖性可塑性两种类型。自发性可塑性主要表现为轴突芽生、潜伏通路重启、突触效率改变等形式;训练任务依赖性可塑性表现为中枢模式发生器重新激活、脊髓神经元回路重组。对脊髓可塑性的深入探索、最大限度地增强脊髓的可塑性,将有助于优化现有治疗方案或研究新的治疗策略,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5.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绎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刖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评价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量表Ⅲ中文版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SCIMⅢ中文版对79例急性和27例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能力进行评定,通过内部一致信度、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评价SCIMⅢ中文版的信度,通过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SCIMⅢ中文版的效度。结果:①中文版SCIMⅢCronbachα系数为0.816,重测相关系数为0.9,总量表评定者间相关系数为0.92;②SCIMⅢ中文版各维度与FIM相对应维度相关系数均在0.806—0.845;SCIMⅢ中文版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56—0.714,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系数在0.732—0.848(P<0.01)。结论:SCIMⅢ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适于中国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结局评定;但是,呼吸和一些具体活动项目的记分结构或记分标准需要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其信度、效度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8.
摘要: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用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59.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轴突再生并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突触是脊髓损伤修复的目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基础。一般来说.脊髓损伤后。损伤神经再生或/和芽生并不少见,但是,因为脊髓损伤后环境中出现一系列不利因素(营养因子减少、抑制因子的释放、瘢痕形成等)使轴突再生或芽生的距离有限,难以穿越损伤部位与残存或未受损的神经形成功能性突触。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以及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60.
功能能力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结局评定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常用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的量表有Bar-thel指数、修订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脊髓损伤步行指数等。其中,脊髓独立性评定是为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量表,已经过两次修订和国际多中心试验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灵敏性,可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能力评定。但该评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