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同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造模6周结束后各实验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及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2/TIMP-2比值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2和TIMP-2比值也较模型对照组趋于平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通过调节C57小鼠肝组织MMP-2和TIMP-2的表达,降低ECM过度沉积,具有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6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软肝化坚颗粒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模型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和模型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计算肝脏指数,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并进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评分。结果:模型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模型秋水仙碱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此外,模型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肝纤维化评分及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软肝化坚低剂量组及模型秋水仙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各病理亚型的病理与临床生化学特点,进而验证DILI病理分类的划分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2003年10月-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112例。依据不同病理亚型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40例,淤胆性肝炎组(淤胆组)40例,单纯性淤胆组(单纯组)32例。分析各亚型用药种类、病程、R值、肝生化学各指标高峰值及变化趋势、以及肝生化各指标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分类中,中药及西药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约各占一半。中药主要包括治疗骨关节病、椎间盘膨出、脱发、排石利胆、壮阳、皮肤病等药物,其中淤胆组中药所占比例最高,高达65%(26例),混合组为40%(16例),单纯组为40. 6%(13例);引起DILI前两位的西药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混合组、淤胆组、单纯组ALT峰值、AST峰值及R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7、44.21、51.95,P值均0.001),其他肝生化指标峰值在三亚型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混合组及淤胆组具有TBil达峰时间滞后于ALT达峰时间的特点。病程、肝生化各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亚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及生化学特点,了解该特点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临床分型及病变损伤靶点及程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与合资恩替卡韦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57例CHB患者接受国产恩替卡韦治疗,40例接受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国产药物治疗患者中血清HBeAg阳性39例,血清HBV DNA水平≥1×106 IU/m1者38例,合资产药物治疗患者HBeAg阳性26例,高病毒载量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24 w末,国产和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651.7±1403.2)IU/ml和(3713.9±1117.5) IU/ml(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和19.2%(P>0.05);在高病毒载量患者,2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lg (3.0±0.5)和lg (2.9±0.4),P>0.05];在低病毒载量患者,则分别为【lg (2.6±0.3)和lg (2.5±0.5),P>0.05】。结论 两种恩替卡韦在降低血清HBsAg水平、促进血清HBeAg阴转和抗病毒疗效等方面疗效确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与药物性胆管消失综合征((drug?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D?VBDS)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肝生化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 2003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 D?VBDS的 45例病人,根据再次追踪随访的肝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转归好与差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用药史、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血清学指标等数据,并对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31例 D?VBDS病人预后较好, 14例 D?VBDS病人预后较差。两组在性别构成( χ2=0.106,P=0.745)及发病年龄( t=2.988,P=0.394)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以 40~60岁女性最多见。中药及中成药是引起 D?VBDS最主要的药物( 51.1%),其次为阿奇霉素( 11.1%)及解热镇痛药( 9.0%,)。肝生化各指标高峰值比较,预后差组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总胆汁酸( TBA)、球蛋白( GLB)、总胆固醇( TG)(t=6.436,P=0.000;t=5.847,P=0.000;t=3.569,P=0.033;t=2.381,P=0.031;t= 2.328,P=0.04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组,白蛋白( ALB)、胆碱酯酶( CHE)(t=2.445,P=0.020;t=3.003,P=0.012)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比显示,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胆盐淤积、细胆管增生及毛细胆管淤胆评分( t=2.437,P=0.017;t=4.416,P=0.001;t=4.214,P=0.001;t=3.050,P=0.006;t=2.716,P=0.0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 D?VBDS预后的因素与胆管损伤的级别、范围、胆管再生修复状况等因素有关。血清 TBil、DBil、TBA、TC、GLB水平的持续升高及 ALB、CHE水平持续降低可作为预测预后的肝生化学指标。肝组织中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胆盐淤积程度、细胆管增生程度及毛细胆管淤胆程度为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肝穿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仍是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oxp3表达及定位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相关性及其免疫机制。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对肝组织活检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病理炎性活动度(G_0~G_4)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Foxp3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肝组织汇管区Foxp3表达G_1~G_4组数量与G_0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_3、G_4组与G_1组比较,G_4组与G_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炎性反应活动度的逐渐增加,Foxp3表达逐渐增强,各组阳性表达量与炎性反应活动度呈正相关(r=0.561,P<0.01);小叶内Foxp3表达G_1~G_4组数量与G_0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炎性反应活动度的逐渐增加,其在小叶内的阳性表达并无明显增强(r=0.133,P>0.05)。结论肝组织炎性反应的存在是促使Foxp3表达的必要条件,汇管区FoxP3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炎性活动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