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 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 (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 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 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 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区毛细血管密 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 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 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性指数(MI)分别 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 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性(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 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 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性。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 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性。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 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与血流密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描述性研究。收集2019年3─9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80例(80眼),其中单 纯性高度近视47例(47眼)作为高度近视组,低度近视及正视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 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 mm×3 mm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VD)及深层血流密 度(DVD),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测量黄斑区10°视网膜敏感度(RS)。根据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早期干预研究将RS图划分为与血流图相对应的6个区域(颞、上、鼻、下、中、旁中区)。2组 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S与眼轴、等效球镜度、SVD和DV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 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RS除鼻侧外,其余各区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高度近 视组DVD总、旁中、上、下均明显降低(均P<0.05)。无论总体受检者还是高度近视组,RS与等效 球镜度呈正相关(r=0.382,P<0.001;r=0.435,P=0.002)、与眼轴呈负相关(r=-0.429,P<0.001;r= -0.382,P=0.008)、与DVD呈正相关(r=0.286,P=0.010;r=0.344,P=0.018)、与SVD无相关性。高 度近视组RS与SVD在中、旁中、颞及鼻区呈正相关(r=0.386,P=0.015;r=0.292,P=0.046;r=0.435, P=0.006;r=0.319,P=0.048),RS与DVD在中、旁中、上及下区呈正相关(r=0.330,P=0.040; r=0.358,P=0.025;r=0.294,P=0.045;r=0.437,P=0.005)。结论:单纯性高度近视眼RS和DVD下降, 且呈现出区域性差异。RS的下降可能与DVD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损伤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R患者60例(60眼),分为3组:非治疗观察(non-therapeutic observation,NTO)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组、SML组,每组20例(20眼)。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自发荧光、黄斑完整评估仪等获取研究前后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敏感度(retinal sensitivity,RS)、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高度及消失时间、中心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CFA)等数据以及评估椭圆体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等损伤。结果 NTO组仅4眼SRF消失,消失时间为(2.98±0.34)个月;PDT组患眼经(1.25±0.44)次PDT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1.87±1.32)个月;SML组患眼经(2.70±1.63)次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3.50±2.06)个月,PDT组与SML组治疗次数及SRF消失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NTO组BCVA、RS稍改善,CMT、SCFT及CFA均较入组时下降,但末次随访时NTO组上述指标与PDT组、S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T组、SML组BCVA、RS及C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MT与SCFT均较治疗前下降,两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NTO组持续存在椭圆体带损伤,PDT组、SML组椭圆体带形态均改善,自发荧光均未见明显变化,均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SML组未见滴定激光斑点。结论 慢性CSCR积极治疗可以避免黄斑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损伤;SML治疗与PDT治疗结果类似,均能有效改善慢性CSCR患眼视功能与恢复视网膜形态结构,但SML治疗次数相对较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4.
正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国重点防控的主要疾病之一~([1-2])。肺结核易并发咯血,长期、反复的抗结核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等因素易致结核性肺毁损,从而增加大咯血的风险~([3-4])。大咯血通常是指患者1次咯血大于200 mL,或呼吸衰竭患者1次咯血量在50 mL以上,或予内科药物联合止血治疗(如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等)后24 h内仍有间歇性咯血超过2次,每次大于30 mL~([5])。大咯血是毁损肺所致的常见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之一,多为高压力下支气管动脉破裂所致,常因呼吸道被阻塞窒息  相似文献   
15.
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种预后因素的影响度。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3.5%。手术方式、手术性质、病理类型及分期均可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后三者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应全面检查,尽量避免单纯探查手术和姑息手术。手术以肺叶切除为标准术式,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行部分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6岁。1999年因喉癌行半喉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定期复查无局部复发。2006年7月查体:胸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及左肺上叶尖后段肿块,最大截面分别为4.5cm×4.4cm及4.3cm×3.4cm,分叶状、有毛刺。影像诊断:双肺上叶双原发癌可能性大。肺功能检查: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2.64L,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73%,能上10层楼,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7.
徐侃  叶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63-1165
目的 探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EEN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老年胃代食管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EEN组(研究组)和TPN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体质量及肝功能等与营养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均下降(P〈0.01);TPN组术后转铁蛋白低于术前(P〈0.01),EEN组无明显改变;TPN组AKP升高(P〈0.05),而EEN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LDH均高于术前(P〈0.05);TPN组术后ALT,AST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而EEN组无差异;EEN组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短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营养治疗费用EEN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具有高效、安全、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30日上午10:00,我所接到消费者报告,报告人称7月29日晚在我市某大酒店举办小孩10岁生日宴,当日晚至次日凌晨,陆续有数名就餐者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到医院就诊。接到报告后,我所立即组织调查组赶赴该大酒店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分组对就餐人员尤其是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采用滤纸片法,对仙人掌醇提物进行抑菌活性实验,探讨了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以及样品热处理(水浴100℃、湿热灭菌121℃)后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仙人掌醇提物浓度在0.07%~0.9%范围内,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抑制作用最适浓度分别为0.3%、0.9%、0.5%、0.9%和0.3%,在pH=5~9范围内,最适pH分别为6、6、6、8和9,仙人掌醇提物对细菌作用的热稳定性较好,对霉菌作用的热稳定性却较差。  相似文献   
20.
腔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0月31例39条患肢行SEPS。术前加强患肢的护理,做好皮肤准备,术后加强预见性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21例溃疡1个月内愈合,1例3个月愈合,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SEPS配合及时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