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提高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施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项目和专题问卷调查,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基线资料相比,项目实施期间增加了4 214例新涂阳病人,病人发现率明显提高。部分查痰点病人发现率提高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医院的阳性检出率低,增加了漏诊;二是医院的查痰率较低;三是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愿意做痰检;四是一些医院和结防机构相距较近,直接影响了病人到医院就诊;五是项目地区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等。结论: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对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的能力,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的地理位置,以及转诊情况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肺结核发病判别模型,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早期的诊断和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逐步Bayes判别法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关键因素进行筛选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 密切接触者未发病判别函数为:Y1=-39.831(常数)+1.927X1(患者痰涂片阳性次数)+3.528X2(接触者文化程度)+0.309X3(接触时间)+5.893X4(咳嗽时回避)+2.140X5(居室通风)+8.706X6(接触者咳嗽)+30.970X7(接触者发热);密切接触者发病判别函数:Y2=-57.875(常数)+2.343X1(患者痰涂片阳性次数)+3.965X2(接触者文化程度)+0.361X3(接触时间)+6.296X4(咳嗽时回避)+1.348 X5(居室通风)+12.984X6(接触者咳嗽)+36.555 X7(接触者发热).结论 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肺结核密切接触的早期诊断分析,并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培训模式,以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能力水平。方法:首先确立院前急救培训的目标,设置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编写院前急救培训教材和制定培训方案,并对院前急救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理论+技能演示、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2种培训方法,构建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将网络内三甲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名,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方式的培训。比较两种培训方法培训前后两组成绩。结果:培训后两组的院前急救基础理论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但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培训方式的学员成绩明显高于理论+技能演示培训方式。结论: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是一种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科学合理有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方法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初治涂阳)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2 ml,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同时前瞻性收集12例HIV(+)TB(+)患者及56例HIV(-)TB(+)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或结核感染均可导致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2)在HIV与结核双重感染人群的细胞免疫中,与HIV相关的免疫改变起主要作用:不管其是否结核发病,其淋巴细胞计数都存在同等程度的下降。(3)HIV(+)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与HIV(-)TB(+)患者相比,药物不良反应、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主要与HIV感染有关,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其肺结核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疑似SARS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SARS与疑似SARS进行调查,分析其在湖北省的流行特点以及排除SARS的病因。结果 全省累计报告疑似SARS38例,其中临床确诊6例,确诊率为15.79%;排除32例,排除率为84.21%。排除的病因以肺炎、肺部感染、支气管炎、肺结核及肺部阻塞性病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25例,占78.13%)。治愈34例,治愈率为89.47%;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3%。结论发病第一周,SARS与呼吸系统疾病难以鉴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诊断,可减少对其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及对其到过的场所进行消毒等一系列措施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人群旋毛虫病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1994年12月,我院组织有关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对武汉、襄樊、宜昌、恩施、黄石、咸宁、黄冈和荆沙等地区(市),采用PVC—ELISA方法,开展了人群旋毛虫病血清学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合并肺结核状况,为HIV/TB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对11个县、区能随访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CD4细胞计数、PPD试验、正位X线胸片、抗酸杆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622例被调查者的肺结核患病率为3.9%,双重感染病人的PPD阳性率为54.2%;HIV/AIDS患者的PPD阳性率为19.0%,随着CD4细胞计数的增加,PPD阳性率升高。 结论HIV/AIDS病人肺结核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PPD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CD4细胞越少,PPD阳性率越低。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球约有2000万结核病患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3].在当前无有效全人群保护疫苗问世前,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环节寻找有效结核病控制对策实在无处可及,只有从控制传染源着手才能有效控制其蔓延.因此,通过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来治愈传染期结核病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多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产生和流行形势异常严峻,是全球耐多药负担最高的国家.然而,耐多药结核一直以来都是结核病防治界的难题[4-6].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涵盖了BCG相关研究、基因(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全菌体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疫苗等,重点讲述了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卡、AdHu5等有望应用于结核病防治领域结核病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