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60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4篇 |
肿瘤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近年来,由于快速转运及早期抢救复苏的成就,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创伤后及手术后ARF死亡率仍高达65%,与60年代相比,变化不大。诊断 ARF在临床上出现少尿、体液过多,酸血症或明显尿毒症,均非肾功能障碍的特异性表现。肾前及肾后因素也可导致合并氮质血症的ARF,诊断需采用摈除法。与ARF比较,肾前肾后致肾功能减退是容易恢复的。区分ARF发生的可能原因,需要对肾功 相似文献
102.
输尿管残端癌临床罕见 ,我们收治5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5例 ,均为男性。年龄 4 6~ 72岁 ,平均 6 0岁。左侧 3例 ,右侧 2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多发性肾结石肾切除术后 1例 ,肾积水肾切除术后 1例 ,肾盂癌行肾、输尿管大部切除术后 3例 ,分别于术后 11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和p2 1WAF1/CIP1 蛋白表达的缺失。方法 :采用p53基因突变的PCR SSCP分析及DNA测序测定 2 0例患者前列腺癌标本 ,同时检测p2 1WAF1/CIP1 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2 0个前列腺癌标本中 ,4例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 ( 2 0 % ) ,这 4例标本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伴有p2 1WAF1/CIP1 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 :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而这些p53基因异常可导致p2 1WAF1/CIP1 蛋白的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104.
105.
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占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类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碘化丙啶)检测吉西他滨对癌细胞周期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流式免疫荧光检测用药前后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低分化肿瘤和倍增时间短的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敏感性高。吉西他滨1μg/ml作用5637和EJ细胞24h,导致细胞G1期83.94%与85.46%的阻滞;作用于5637细胞12、24和48h,凋亡率分别为4.8%、11.7%及23.3%。免疫荧光显示p53、Bcl-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Bax、Caspase3却随吉西他滨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升高。结论:吉西他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化低、倍增时间短的癌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更敏感。吉西他滨阻滞细胞于G1,诱导Bax表达上调可能是产生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有一部分会发生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是肿瘤继续进展并发生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前兆。术后随访中检出生化复发患者,进行恰当的评估,可以筛选出高危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挽救性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7.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或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以多西他赛为核心的化疗方案已经成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本文初步比较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或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方法:入选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共83例,其中44例给予多西他赛75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多西他赛组),39例给予米托蒽醌12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米托蒽醌组)。两方案均以21天为1周期,平均治疗5周期:结果:多西他赛组中13.6%(6/44)完全缓解(治疗后PSA下降至4.0ng/ml以下),29.5%(13/44)部分缓解,29.5%(13/44)稳定,27.3%(12/44)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37.8周(12~101周)。进展的12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米托蒽醌组挽救治疗,结果部分缓解16.7%(2/12),稳定25.0%(3/12),2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米托蒽醌组中7.7%(3/39)完全缓解,25.6%(10/39)部分缓解,25.6%(10/39)稳定,41.0%(16/39)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25.3周(8~61周)。进展的14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多西他赛组方案的挽救治疗,结果完全缓解7.1%(1/14),部分缓解35.7%(5/14),稳定21.4%(3/14).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毒性评估:接受多西他赛组治疗者44例,Ⅲ~Ⅳ度骨髓抑制9例(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退出),Ⅱ度骨髓抑制14例;接受米托蒽醌组治疗者39例,Ⅲ~Ⅳ度骨髓抑制4例,Ⅱ度骨髓抑制12例。结论:多西他赛组或米托蒽醌组均是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两种方案对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接近,但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方案的副作用略轻。两种方案交替使用仍可产生部分的反应率,两种方案可以互为挽救方案.且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作为挽救方案疗效好于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加以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18例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26.7%)显著低于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P=0.001)。经多因素生存分析,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阳性淋巴结数〉2个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在考虑了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仍是其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9.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建议,并提供给有关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内外肿瘤分期的学术机构参考,使肿瘤治疗和分期更合理,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适合国际上的需要。方法:2012—2013年抽样调查33家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6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和1家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对目前中国10个主要癌症病种(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的肿瘤专科及非专科医院都承担着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的责任。我国目前承担肿瘤治疗的医院未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对于鼻咽癌、肝癌,大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分期系统。结论:大量肿瘤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诊治,需提高这些医院肿瘤治疗的水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二级综合性医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肿瘤的TNM分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中实施较好,但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基本没有执行;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三级甲等医院中广泛采用;我国肿瘤界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多向国际肿瘤组织提供我国常见肿瘤的分期经验,使国际肿瘤分期更科学、更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