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探讨常规行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检测对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指导价值。方法:将符合RVVC诊断标准的病人65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为真菌学阴性的健康体检者及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患者,对所有入选者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HBA1c检测并计算体重指数。将HBA1c≥5%的58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1组进行糖代谢调整及抗真菌等综合治疗,试验2组仅抗真菌治疗,治愈后1年内复查HBA1c。结果:实验组HBA1c≥5%58例,占89.2%(58/65),而对照组仅5例,占8.3%(5/60),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实验组HBA1c、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餐后2h血糖实验组较对照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BA1c≥5%的RVVC患者治愈后1年内的复发率,试验1组2例复发(6.7%),试验2组有14例复发(48.2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1年后试验1组与2组HBA1c≥5%的分别为3例(10.3%)与24例(82.8%),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非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进行HBA1c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冰  叶元  王晓谦  黄芯 《华夏医学》2007,20(6):1336-133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疾病发病率相对增加。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PMB是指月经停止一年后发生的阴道出血,病因复杂,主要由内生殖器的非器质性、良性和恶性病变所引起的症状。据报道,至少6%的绝经妇女罹患此症[1],因有子宫内膜癌的潜在危险,故检查出血原因非常重要。本研究对45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组织学检查,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佳诊断方法。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45例,年龄48~73岁,平均(56±4.…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IUD嵌顿、断裂和异位者53例,对其应用官腔镜诊断并取出IUD,取得满意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未生育妇女卵巢早衰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未生育妇女卵巢早衰患者行激素周期治疗和促排卵治疗,评价其疗效,探讨可能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对13例患者行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6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及盆腔超声相子宫的变化,并采用3种方案促排卵治疗。结果:13例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3~6个周期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雌二醇(E2)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B超子宫横切面的横径、前后径有增厚(P<0.05),但子宫纵切面的长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显著增厚(P<0.01)。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有成熟卵泡发育并各有1例妊娠。结论:卵巢早衰患者应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并尽早行激素周期治疗,有利于促排卵治疗成功,HMG/HCG和GnRHa/HMG/HCG这两种促排卵方案均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各40例及健康妇女30例空腹血清M-CSF,并于术后20天、术后40天,同期测CA125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M-CSF均值高于肌瘤组及对照组(P<0.05);内膜癌M-CSFⅡ期以上均值高于Ⅰ期(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M-CSF显著下降(P〈0.05);内膜癌M-CSF阳性率Ⅰ期为27.3%,CA125 18.2%,联合阳性率为63.6%;Ⅱ期以上M-CSF阳性率44.4%,CA125 38.9%,联合阳性率72.2% .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越高血清中的M-CSF水平越高,可能与肿瘤消长有关,对于监测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M-CSF与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疗法,试验组施以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3.11±0.47w)明显低于对照组(4.04±0.90w),平均手术时间(86.20±12.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7.41±12.6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2.42±62.72ml)少于对照组(432.32±64.71m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SS功能评分优良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67.6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理论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先导(P rob lem-B ased L earn ing,简称PBL)的教学方法,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十分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从介绍PBL概念入手,论述妇产科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为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8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1995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4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后复发23例,401例无复发.对有、无复发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是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术后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是影响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111例,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CAg滴度,结合临床资料对血清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疗效、复发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治疗后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14.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Ⅰ-Ⅱ期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较Ⅲ-Ⅳ期患者显著降低(P<0.05);②复发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较未复发患者治疗前SCCAg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鳞癌复发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血清SCCAg滴度、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级。结论:血清SCCAg水平检测对宫颈鳞癌患者疗效判定、指导治疗、复发及预后的监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琦  林军  白玲  石青峰  叶元  杨冰  刘永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99-2802
目的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方法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基因。该基因经PCR扩增,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和AlphaEase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改变培养基组成、诱导温度、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对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构建了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载体。在摇瓶实验中,优化的表达条件为:TB培养基,诱导温度37℃,在菌体对数生长的中后期进行诱导,IPTG诱导终浓度0.05 mmol/L,诱导时间5 h。优化后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2%,且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DE3)内主要表达可溶形式的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在优化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