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41.
目的:了解潜艇艇员在出海训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11名潜艇艇员在出海训练前后进行测量调查,并与40名未出海训练潜艇艇员作对照。结果:潜艇艇员出海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潜艇艇员出海训练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结论:出海训练可明显降低潜艇艇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和分析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况,为防控幼儿园儿童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大、中、小班各3个班级共9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检查了203名儿童,其中男童101人,女童102人。蛲虫感染儿童2人,感染率为0.99%。男童蛲虫感染率为0.99%,女童蛲虫感染率为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中、小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大班儿童蛲虫感染感染率为2.86%。结论 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总体较低,今后的防控重点是大班儿童;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老师、保育员、家长和儿童的蛲虫病防控常识。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潜艇艇员出海训练的心理卫生变化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11名潜艇艇员在出海训练前进行测量调查,出海训练后重复测量SCL-90、SDS、SAS,以每个艇员训练前、后SCL-90总分差值的均数为界限,将111名艇员分为心理卫生水平高变化组和低变化组,并比较两组艇员的MMPI和16PF的测量结果。结果:高变化组MMPI量表的Pa、Sc和Ma原始分显著高于低变化组(P<0.05);两组16PF量表各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MMPI量表Pa、Sc、Ma高分的潜艇艇员出海训练后心理卫生水平降低较明显。  相似文献   
44.
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切除与重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晚期舌癌术后复发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先行暴露颅外骨组织、用圆结磨去1cm岩骨段(C5)。用Shunt管行颈总一颈内动脉分流,肿瘤组织行扩大切除(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同时行大隐静脉移植重建颈动。最后用胸大肌带蒂肌皮瓣修复口内外组织缺损。结果:术后2周TCD检查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术前相近,术后4周颈动脉B超显示血流通畅,术后随访未出现神经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45.
左颈部胸导管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导管囊肿多发生于纵隔,发生于颈部者临床罕见,我科于2006年1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实验性颌面部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致癌因素(如诱癌剂、诱癌病毒、放射线等)作用于动物颌面部,使其组织、器官出现类似人类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疾病。1954年Salley首次使用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使其  相似文献   
47.
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手术径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 ,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 ,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共有 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即 :切口设计在下唇 ,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前切口连接至同侧发际。切口设计依据为避开上颌区 ,隐蔽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的皮肤皱折区 ,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支、颏神经、腮腺导管以及内眦部等均加以保存。其中行上颌骨全切除 14例 ,次全切除 3例。结果 经 1~ 12个月术后随访 ,疗效满意。其中 11例术后放疗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坏死及下颌水肿。因保存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肌支 ,仅 1例发生轻度口角歪斜畸形。结论 本文提出的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径路 ,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上颌骨肿瘤 ,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 ,可作为上颌骨全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径路。若病变超过上颌骨区的范围 ,则不应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48.
共聚焦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共聚焦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疑诊为Barrett食管患者纳入研究,以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对比剂,进行共聚焦内镜检查。对食管下段柱状上皮间隔2 cm进行四象限检查,并检查局部黏膜粗糙部位,随后对所检查部位黏膜活检。进行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后即刻预测组织学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对入选的21例患者共进行食管下段70个部位共聚焦内镜检查,最终组织学诊断为:Barrett食管上皮部位41个,食管腺癌部位5个,胃型黏膜部位24个。对源自70个部位的全部2150帧共聚焦图像与组织学资料进行比较,共聚焦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5.0%,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3.1%。结论共聚焦内镜可在内镜检查实时进行黏膜组织学检查,诊断Barrett食管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为Barrett食管的诊断提供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谵妄防治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于徐州中心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头颈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共516例,其中男328例、女188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和生命体征进行了回顾和收集。依据谵妄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谵妄组(65例,男44例、女21例)和非谵妄组(451例,男284例、女167例)。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在本项研究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2.2%(65/516)。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 = 4.62,P<0.001)、吸烟史(χ2 = 5.46,P = 0.019)、酗酒史(χ2 = 5.74,P = 0.017)、手术时间(Z = 4.50,P<0.001)、气管切开(χ2 = 14.26,P<0.001)、输血(χ2 = 22.87,P<0.001)、游离皮瓣移植(χ2 = 23.65,P<0.001)、重症监护时间(Z = 2.20,P = 0.028)、术后疼痛VAS值(Z = 3.64,P<0.001)、术后睡眠障碍(χ2 = 21.19,P<0.001)、术后发热(χ2 = 28.95,P<0.001)与术后谵妄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谵妄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 1.05,95%CI:1.02 ~ 1.08,P<0.001)、输血(OR = 2.64,95%CI:1.38 ~ 5.03,P = 0.003)、气管切开(OR = 4.02,95%CI:1.61 ~ 10.07,P = 0.003)、术后睡眠障碍(OR = 6.64,95%CI:3.43 ~ 12.84,P<0.001)、发热(OR = 3.28,95%CI:1.39 ~ 7.72,P = 0.007)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OR = 1.42,95%CI:1.17 ~ 1.71,P<0.001)。 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年龄、是否输血、气管切开、术后睡眠障碍、发热及术后疼痛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一定措施,同时提高围手术期的疼痛控制可能有助于预防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