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一、糖尿病的诊断要点(一)临床糖尿病:病人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瘦,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瘦得快。此外还可有疲倦无力、腰酸背痛、皮肤及外阴搔痒等症。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周围及植物神经炎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者,还有各该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轻症病人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肥胖及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病人的化验检查结果是空腹血糖>130毫克%,餐后2小时血糖>160毫克%(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用邻甲苯胺法测定),尿糖阳性。由于肾脏排糖阈有差别,判断时应同时参考血糖、尿糖数字。确诊为糖尿病后,可按发病年龄分型:(1)凡发病缓慢、病情较轻、对胰岛素敏感度差者、年龄多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患儿6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IGHD患儿进行rhGH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5IU·kg~(-1),每周分5次注射,共26周。评价治疗前后身高、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计数(SDS)等指标。结果:在rhGH治疗期间,46例患儿生长速度由每年(2.5±1.0)cm提高到(11.5±2.5)cm(P<0.005)。身高SDS由治疗前(-4.2±1.8)增为(-3.7±1.8)。同时患儿13和26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结合蛋白(IGF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体重与骨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共有15.7%患儿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抗hGH抗体阳性率为21.7%,但所有这些现象均未影响患者体格的线性增长。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代谢性指标(如血糖和血脂水平)等均保持在正常范围。结论:rhGH是治疗I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禁水-口服弥凝(minirin,即DDAVP,去氨加压素片)试验和经典的禁水-肌注加压素试验对临床诊断中枢性尿崩症的异同,探讨用前者替代后者的可行性。方法对经禁水-肌注加压素试验证实为中枢性尿崩症的21例患者再用弥凝片口服代替垂体后叶素(pituitrin)肌注行禁水-弥凝试验。结果服用弥凝后1 h和2 h尿渗透压比服药前分别升高(168.6±85.1)mOsm/(kg.H2O)和(312.4±112.3)mOsm/(kg.H2O),而注射垂体后叶素后1h和2h尿渗透压分别升高(198.7±96.8)mOsm/(kg.H2O)和(278.3±117.3)mOsm/(kg.H2O)(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和弥凝两种药物在诊断中枢性尿崩症方面结果一致,用禁水-弥凝试验替代禁水-加压素试验是可行的,而且临床操作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为一例女性男性化患者,血清睾丸酮(T)增高(357~882ng/dl),血清双氢睾丸酮(DHT)增高(27ng/dl),24小时尿17酮类固醇(17KS)增高(21.8~50.9mg/24h),中剂量地塞米松(Dex)抑制试验不能将升高的血清T抑制到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试验都能使血清T进一步升高。盆腔、“B”超与“CT”检查皆证实左侧卵巢占位性病变。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左卵巢肾上腺样瘤。术后血清T与尿17KS降至正常,月经恢复,增大的阴蒂仍无变化。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卡比多巴 左旋多巴(CD LD)和灭吐灵(MCP)试验,观察了11例垂体泌乳素(PRL)瘤和7例健康女性血TSH和LH水平的变化,同时与血PRL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表明PRL瘤患者血PRL不被CD LD抑制,但其TSH和LH可被显著抑制,并与正常组相似。患者血PRL对MCP的反应低减,而TSH和LH的反应却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升高幅度与血PRL基础值呈正相关。提示,PRL瘤患者下丘脑多巴胺调节功能正常,并存在多巴胺与PRL间反馈机制,以致下丘脑多巴胺含量相对过多。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以LHRH兴奋试验鉴别诊断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 (constitu tionaldelayedpuberty ,CDP)和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低减 (hypogonadotropichypogonadism ,HH)。 方法 所有患者试验时均处于生殖发育第Ⅰ期 ,试验时给患者静脉注射LHRH 10 0 μg ,分别于 -15、0、15、3 0、45、60、90及 12 0min取血 3毫升 ,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和促卵泡激素 (FSH )水平。此后患者在门诊每 3~ 2 4个月随诊一次 ,一直追查到 18岁以后即至确诊有无正常青春发育后为止。根据其青春发育情况将患者分为青春发育正常组 (n =3 4) ,CDP组 (n =16)及HH组 (n =3 1)。 3组患者接受LHRH兴奋试验的年龄分别为 ( 10 .2± 0 .9)岁 ( 9~ 14岁 ) ,( 16.0± 1.0 )岁 ( 14~ 18岁 )和 ( 17.1± 1.4)岁 ( 16~ 2 2岁 )。结果 正常组 ,CDP组和HH组血清LH基础值和达峰时间均无差异 ,而血清LH峰值 ,血清LH峰值与基础值间的差值即血清LH增加值 ,血清LH增加倍数及血清LH曲线下面积 (AUCLH) ,正常组均明显高于CDP组和HH组 (P均 <0 .0 0 1) ,CDP组也明显高于HH组 (P均 <0 .0 0 1)。在 3组受试者中 ,分别绘制血清LH峰值、LH增加值对LHRH兴奋试验的工作特性曲线 (ROC) ,根据ROC可以确定以下两指标的切点 :血清LH峰值 8IU/L ,血清LH增  相似文献   
67.
不需高效液相层析的1,25-双羟维生素D的放射受体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我们建立的以小牛胸腺1,25-双羟维生素D受体作为结合蛋白的不需高效液相层析的1,25-(OH)_2D放射受体测定法。并以本法测出血中1, 25-(OH)_2D_3的成人正常值和部分病理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00例,在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药物组,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术后6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的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率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降低,而替米沙坦组下降更明硅(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86例.两组支架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米沙坦组晚期管腔丢失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并可减少其介入术后晚期管腔的丢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以血清N-POMC水平作为ACTH分泌的指标,观察了静脉注射大剂量(16mg)和小剂量(0.4mg)纳络酮(naloxone)对正常人和多种垂体-肾上腺疾病患者ACTH和皮质醇分泌的作用。在正常人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30、60和90分钟时血清N-POMC和血浆皮质醇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显著升高(P<0.02~0.001),但小剂量无效。Addison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血清N-POMC的反应与正常人相似;小剂量也无此作用。但是,大、小剂量纳络酮均不能改变Cushing病或Nelson综合征患者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提示:纳络酮对于ACTH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了对其不敏感的δ-阿片肽受体起效的;Cushing病和Nelson综合征患者血ACTH分泌不受纳络酮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存在着自主或相对自主的垂体ACTH分泌瘤。  相似文献   
70.
生长与生长障碍史轶蘩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生物学概念。生长是生物体形态的增长,是量的变化;发育是器官功能的成熟,是质的改变。一、生长的控制生长的含义包括细胞数目增多(增生)及细胞大小增加(肥大)两个方面。胎儿早期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多,以后在不同生长期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