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胆脂瘤的疗效。方法在尸头上模拟乙状窦前入路并加以改进。将改进的手术入路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10例岩斜区胆脂瘤经改进的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胆脂瘤全切除10例;脑脊液耳漏1例,3d后自愈;面瘫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胆脂瘤的有效手术入路。本组病例所采用的改良乙状窦前入路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掌握。  相似文献   
42.
钻孔撕膜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诊断明确后,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过去我们采用的方法有锥颅置管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冲洗引流等,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有血肿复发或血肿腔不缩小之可能。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新方法,即颅骨钻孔后稍扩大骨孔,直视下行术野中血肿脏层(脑表面层)包膜...  相似文献   
43.
冬眠亚低温治疗脑外伤后早期癫痫持续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外伤后早期并发癫痫持续状态 (Epileptic PersistentState EP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 ,常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自 1998- 0 9~ 2 0 0 0 - 12收治的重型脑损伤患者中 ,早期发生 EPS15例 ,经应用冬眠亚低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6~ 5 0岁 ,平均年龄 32岁 ;经 CT证实 ,广泛脑挫裂伤 9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2例 ,颅脑凹陷性骨折 1例 ,GCS评分 3~ 5分 8例 ,6~ 8分 7例 ;经开颅手术治疗 9例。受伤后 3h内出现症状5例 ,…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预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3例,均有明确外伤史。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所有栓塞病例均在神经安定麻醉下经股动脉途径完成。结果 13例球囊栓塞中,8例瘘口消失,颈内动脉通畅,4例瘘口及颈内动脉均闭塞,1例为2个瘘口,一次栓塞未成功,患者未行2次手术,术后4个月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性高,效果好,是治疗本病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为极外侧经髁入路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椎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椎动脉识别和保护的方法。结果 肩胛提肌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C2神经前支、寰椎横突、寰推后结节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是识别椎动脉的解剖标志;椎动脉行程曲折,易受损伤,术中应妥善保护。结论 观察、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  相似文献   
46.
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减张修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时硬脑膜修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病人分为硬脑膜修补组和硬脑膜开放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硬脑膜修补组与硬脑膜开放组减压效果和临床预后无差异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脑膜开放组 (P <0 0 5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时修补硬脑膜可达到去骨瓣减压效果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病人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Neurogenicmultipleorganfailure脑源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由于脑的急性功能损害后所引起的脑以外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1]。本病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但经过治疗在脑功能好转后,受损害的器官也有部分能好转。引起脑源性器官...  相似文献   
48.
<正> 1 临床资料例1 女性,51岁。入院前3小时正在操持家务,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语言不清,继之昏迷。当时测血压26/16kPa,立即注射利血平0.5m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接受正规治疗。近一年来经常出现下肢浮肿。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疾病患者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脑梗死组42例,脑出血组30例,颅脑损伤组100例,病毒性脑炎组20例,流脑组9例,脑瘤组18例,对照组50例血清MBP合董,并对其中38例脑梗死进行了恢复期的动态观察。结果:6个疾病组急性期血清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2,0.001,0.01,0.005,0.05)。38例脑梗死恢复期含量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01)。结论:以上6组CNS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MBP含量显著升高,恢复期含量降低,组织损伤越重,血清MBP含量越高,其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及严重程度。MBP含量是一项判断脑实质损害的特异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