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6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410篇
口腔科学   284篇
临床医学   1460篇
内科学   819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688篇
综合类   3027篇
预防医学   1392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132篇
  10篇
中国医学   1288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8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独生与非独生医学生卡特尔人格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在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进行对比,以期了解独生子女个性的特异性。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河北北方学院2002级476名医学本科生中筛出独生子女共172人。采用1∶1配对设计。在独生子女所在的小班中确定同年龄、同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相近的172名非独生子女作为对照,172名独生子女中,男生90人,平均21.7±1.9岁;女生82人,平均22.0±1.5岁,男女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11)。1.2工具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1]。包括…  相似文献   
142.
类风湿关节炎周围血辅助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至今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在患者的关节腔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异常,在其外周血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和免疫复合物,至于细胞免疫异常除可能有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异常外,辅助记忆性T 淋巴细胞即CD_(45)ROT 淋巴细胞的异常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CD_(45)RO 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6例正常人以及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步看出它们在外周血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3.
构建抗人肝癌细胞单链抗体库 ,从中筛选与肝癌细胞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单链抗体。从HepG2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提取总RNA ,RT PCR扩增小鼠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 ,用 (Gly4Ser) 3 连接肽基因 ,经重叠延伸反应 ,在体外将VH 和VL 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 ,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HepG2细胞为抗原对抗体库进行淘选 ,ELISA法鉴定各单克隆与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 ,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表达。成功构建了库容为 1 1× 10 6抗肝癌细胞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 ,经筛选得到了与HepG2细胞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单链抗体 ,实现了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VH 和VL 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 ,scFv基因拼接正确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在R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离15例RA患者的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15正常人PBMC(对照),以三色荧光素标记物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结果 与PBMC相比较,RA患者SFMC中T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显著增高(特别是CCR5);而CXCR3的表达个体差异较大;与正常人相比较,RA患者初发或活动期未治时,PBMC中CCR5及CXCR3的表达明显增多。CCR5及CXCR3的表达率与患者的ESR及CRP相关。结论 CCR5^ T细胞积聚在RA患者的病变关节内,且与RA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5.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摘要)史晓东钟萍(成都军区总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83)血管内皮细胞(EC)不仅构成血管的屏障和衬里,而且也是重要、活跃的分泌器官。EC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调节。正确掌握体外培养EC的免...  相似文献   
146.
范纲  史良如 《免疫学杂志》1991,7(2):96-99,92
用正常人的外周血粒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扁桃腺冰冻切片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从2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并经克隆化得到一批稳定分泌抗粒细胞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4株(FPMNI-FPMN4)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单抗作了系统的鉴定,证实它们是粒细胞特异性的单抗。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 hCG)对孕中期妇女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Dewn's syndrome,DS)产前筛查,进而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B超的产前诊断在减少出生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对孕14~20w妇女进行血清AFP及Free-β hCG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及体重等因素,经过计算机软件测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一对一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羊水染色体或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追踪随访至出生.结果 在10343例参筛孕妇中共筛出唐氏征高风险604例,占筛查总数的5.84%,其中384例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检出21三体6例,47,XXY 1 例;B超诊断胎儿发育异常4例;另外自然流产3例,胎死宫内2例.漏筛2例.结论 孕中期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能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方法有效可行.如能通过妇幼保健网推广筛查工作,扩大筛查覆盖范围,选择性地产前诊断,适时终止妊娠,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 (Pio) 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糖代谢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扩展正糖钳夹实验和[3-3H]标记葡萄糖示踪技术,观察了4 h脂质灌注导致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引起糖代谢和脂肪组织PPAR-γ表达变化及Pio处理后的影响。 结果:在钳夹稳态期,对照组(N组)血浆FFA水平明显降低,而脂质灌注组(L组)和吡格列酮+脂质组(P/L组)FFA水平明显升高。 P/L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组明显降低(P<0.01), 而L组又明显低于P/L组(P<0.01);N组和P/L组肝糖输出 (HGP) 与基础值相比被明显抑制达85%(均P<0.01),在L组,胰岛素对HGP的抑制作用受到明显障碍(仅抑制8.7%)。L组和P/L组葡萄糖清除率(GRd)明显低于N组(P<0.01)。P/L组脂肪组织PPAR-γ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脂质灌注诱导了大鼠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干预使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表达明显增加,并抑制了内源性肝糖产生,从而部分逆转了脂质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9.
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的体内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将CaproF植入Wister大鼠皮下。每隔一定时间处死动物,取出埋植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药物残留量,计算单位长度埋植剂平均每日药物释放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左炔诺孕酮(LNG)血药浓度。结果CaproF埋植剂在60、120、180、360、720d药物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1.0±3.0)、(11.7±3.7)、(8.0±1.2)、(7.3±0.4)、(9.3±0.9)μg/(d·cm),并可维持基本恒定的血药浓度。结论左炔诺孕酮CaproF埋植剂植入体内后,平均药物释放速率达到7.6μg/(d·cm),并可维持2年的基本稳定释放。  相似文献   
150.
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大鼠枯否细胞膜表面结合的ALR以及ALR对枯否细胞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受损肝细胞经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后增殖明显。正常大鼠肝细胞内可表达合成ALR,枯否细胞膜表面可见ALR免疫反应颗粒,经ALR刺激后枯否细胞IL-6免疫反应信号增强。结论: ALR可能通过首先刺激枯否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