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急性白血病细胞胞质内常可见大小不一的紫红色嗜苯胺蓝颗粒或Auer小体,而巨大包涵体十分罕见,近年对急性白血病伴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有较多病例报道[1-4],这种PCH颗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中均有描述,主要出现在早期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我们曾对20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AML细胞中可见到多少不一的PCH颗粒[7].  相似文献   
52.
病历摘要 患者女,18岁,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自幼面色发黄、苍白,进行性加重,重度贫血貌,间断输血维持治疗.继之头颅渐见增大,生长发育矮小,智力基本正常.曾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地中海贫血(资料不详).  相似文献   
53.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 ,而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更为罕见。我们最近发现 1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 ,女 ,47岁。 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 ,皮肤间断出现散在瘀斑而来我院就诊。血常规 :WBC 335× 10 9 L ,HGB119g L ,PTC 5 7× 10 9 L ,幼稚细胞 0 .5 5 ,嗜酸粒细胞稍多。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粒系高度增生 ,以中晚期细胞为主 ,易见嗜酸、嗜碱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0 .0 9。红系明显受抑 ,巨核细胞 15 6只 ,血小板成堆可见。NAP 0分。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烧伤组织中miR-506-3p的表达及其对自噬水平的调控。方法:提取正常皮肤组织、烧伤皮肤组织和热处理成纤维细胞细胞的总RNA,采用荧光定量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细胞miR-506-3p和自噬相关因子(LC3-Ⅱ/Ⅰ比值、Atg5、p62及CollagenⅠ)表达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检测miR-506-3p模拟物或miR-506-3p抑制剂转染到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对上述自噬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利用CCK-8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烧伤组织和热处理成纤维细胞中,miR-506-3p的表达下调,自噬相关因子LC3-Ⅱ/Ⅰ比值、Atg5及Collagen Ⅰ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p62表达下调(P<0.05);miR-506-3p抑制剂转染到皮肤成纤维细胞中,miR-506-3p表达显著降低,促进了细胞增殖和自噬发生,而miR-506-3p的过表达则显示出相反的作用(P<0.05)。结论:miR-506-3p在烧伤皮肤组织恢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调节成纤维细胞的自噬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烧伤...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对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LAAO)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98例行经皮LAAO的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49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26.53%)高于观察组(6.12%)(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PTT、PT、TT水平均升高,Fb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83%)高于对照组(75.51%)(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经皮LAAO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凝血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在多种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MALAT1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表达升高, 且可以作为竞争性内源RNA从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等多层面参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因此, MALAT1有可能成为新型标志物, 为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T-ALL细胞株和小鼠模型中IL-7及JAK/STAT通路中信号分子的变化,探讨白藜芦醇抗T-AL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ALL细胞株Molt4分成对照、DMSO处理和白藜芦醇处理(Res)共3组,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DMSO组用0.05%DMSO处理48 h, Res组用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将15只6-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T-ALL模型(T-ALL)和白藜芦醇处理(Res)共3组,其中对照和T-ALL组均以0.05%DMSO灌胃处理,Res组以10 mg/ml白藜芦醇灌胃处理。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中IL-7、IL-7R及靶基因Pim1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JAK1、JAK3、STAT5、Pim1及磷酸化JAK1(p-JAK1)、磷酸化JAK3(p-JAK3)、磷酸化STAT5(p-STAT5)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血清中IL-7、IL-7R水平。结果:Res抑制Molt4细胞增殖,下调Molt4...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前正中切口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与分析。方法通过前正中切口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结果11例骨折均顺利愈合,除1例活动受限外,其余功能优良。结论前正中切口在髌骨骨折手术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体内外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人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和Jurk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动物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T-ALL模型组(T-ALL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Molt-4和Jurka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选取适合的给药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尾静脉注射ICN1-GFP+ T-ALL细胞建立T-ALL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CN1-GFP+ T-ALL细胞百分比,监测T-ALL小鼠造模后的一般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中c-Myc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中β-catenin、TCF-1、LEF-1、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白藜芦醇明显抑制Molt-4和Jurkat细胞增殖能力(P<0.01),抑制作用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逐渐增强(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Molt-4和Jurkat细胞中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β-catenin、TCF-1、LEF-1及其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ALL小鼠脾脏组织中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β-catenin、TCF-1、LEF-1及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小鼠外周血中GFP+白血病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在T-ALL细胞株和动物模型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1和LEF-1的表达进而抑制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水平,发挥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