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调查康复训练过程中脑性瘫痪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择2004-02/03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进行3个月以上康复训练的53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父母或同其共同生活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共调查80人,男26人.女54人,年龄22~66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包含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按照5级评分,1分为从无,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相当重,5分为严重。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评定其最近一周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安静环境下,由受试者自行填写,测试前采用统一指导语,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时参加测评者,家长之间分开测评。对于受试文化程度较低或年龄较大者,由调查人员逐条解释问卷内容。最后使用“惠诚心理测试系统”对测评结果进行得分计算。并于全国常模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发放问卷80份,收回合格问卷80份,有效率100%。①脑性瘫痪儿童家长的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脑性瘫痪儿童家长的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其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上存在差异。初中以下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高中以上组(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高中以上组(P〈0.05或〈0.01)。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其家长的心理状况与正常成年人之间无显著差异,亦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评估对双胎多胎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接受GMs评估并定期随访至1周岁的双胎多胎早产儿53例,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1周岁的运动发育能力并进行神经学体检,以1周岁运动发育结局为标准计算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对于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结果对53例双胎多胎早产儿的研究录像进行GMs评估,有43例(81.1%)表现为正常不安运动(NF),10例(18.9%)为不安运动缺乏(F-)。53例研究对象中,1周岁时运动发育结局正常者43例(81.1%),运动发育结局异常者10例(18.9%),全部为脑瘫患儿,未见运动发育迟缓者。不安运动缺乏(F-)对于脑性瘫痪异常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90.0%、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97.7%。 结论双胎多胎早产儿的运动发育随访中,可以采用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ICF-CY)术语和详细分类的康复医生根据联系规则,通过讨论将GMFM概念与ICF-CY类目编码进行匹配,在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做出非正式决定。分析GMFM项目与类目编码关联的分布状况。结果 88个GMFM项目与12个二级类目、27个三级类目匹配,均以利于一级类目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d4活动;其中86个项目与d4下级类目关联,47个同时与b7下级类目关联,2个项目只与b7下级类目关联;16个项目与ICF-CY新增的1个二级类目和3个三级类目发生16次关联。结论 GMFM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ICF-CY框架中的活动类,尤其是活动中"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以及"步行和移动";与身体功能有关联的GMFM项目主要涉及"手臂的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24.
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次的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简称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新生儿发生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单次或多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比较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单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7.8%,阴性预测值100%,对不良运动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度74.0%,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2.7%;多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85.0%,特异度89.4%,阳性预测值77.3%,阴性预测值93.3%,对不良运动结局的预测敏感度77.8%,特异度97.5%,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86.7%.[结论]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筛查丁具在一般婴儿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验证复旦中文版神经肌肉疾病(NMD)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NMD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神经科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各类NMD、>2岁且在我院康复科接受过复旦中文版MFM 20和MFM 32评估的患儿,排除1年内接受过手术、具有严重认知障碍和测试前3 d内从事过严重影响体力的活动患儿。2名物理治疗师同时进行MFM 20和MFM 32测试,检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同一评价者在第1次评价后间隔3~7d进行第2次评价,检测重测信度;以6 min步行距离(6MWT)和4项功能性计时测试为效度指标;通过分析MFM分值与之的相关性确定关联效度。通过分析纳入对象中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MFM分值与北极星移动量表(NSAA)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关联效度。 结果:372例患儿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平均(6.5±2.7)岁,<7岁222例,男性338例,其中DMD 263例,重测信度(2~7岁16例,>7岁38例)和测试者间信度(2~7岁16例,>7岁29例)检测结果显示,MFM 32和MFM 20的总分和各分区分值ICC=0.89~0.97。基于372例患儿,MFM 32和MFM 20的总分和D1区分值与6MWT和功能性计时测试结果具有中等和较强的相关性(r=0.48~0.73),与D2和D3分区的分值相关性为中等和较弱。在263例DMD患儿中,MFM 32和MFM 20的总分和D1区分值与NSAA分值的相关性为强和极强相关性。 结论:复旦中文版MFM量表在儿童和青少年NMD患儿中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有效地测定NMD患儿的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信度,为其应用于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的临床工作建立相应的基础。方法 纳入接受全身运动评估的87例高危儿的90个录像,周龄在34~58周之间。由评估者采用“早产儿和足月儿全身运动细化评分表”和“3~5月龄婴儿细化评分表”进行评分,获得全身运动评估的最优性评分。计算不同评估者间和同一评估者两次评估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结果 扭动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评估者间总项目分的信度ICC值为0.941,各亚类分的信度ICC值为0.881~0.933;两位评估者总项目分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83和0.879,各亚类分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76~0.943。不安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评估者间总项目分的ICC值为0.976,各亚类分的信度ICC值为0.819~0.909;两位评估者总项目分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55和0.959,各亚类分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588~0.905。结论 全身运动细化评估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可以应用于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的临床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明确学龄期脑瘫青少年的步行能力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康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53名脑瘫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2±2.7)岁,范围7.0~17.9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15例,Ⅱ级38例。采用10 m跑时间(10 m run test,10 mRT)和1 min步行距离(1-minute walk test,1MWT)评价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评价步行耐力,物理消耗指数(physical cost index,PCI)评价步行能量消耗。所有纳入本研究的脑瘫学生均在至少3个月以后再次接受了上述测试。比较首次测试时GMFCSⅠ级和Ⅱ级脑瘫学生各项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脑瘫学生前后两次各项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 首次测试时GMFCSⅠ级学生的步行速度明显快于GMFCSⅡ级学生(P<0.01),步行耐力也好于GMFCSⅡ级学生(P<0.001),两者P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脑瘫学生在平均(4.8±1.3)个月后接受了第二次测试,前后两次测试各项测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期脑瘫青少年中GMFCSⅠ级青少年的步行速度、距离明显好于GMFCSⅡ级青少年,但是步行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短期间隔后各项步行能力测试指标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回顾性研究高危儿童早期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表现,分析GMs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以及脑电图在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2011年12月31日满1周岁、且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儿童,回顾性查找其出生后0~6月内GMs和EEG检查结果,同时具备两项检查的儿童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GMs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发育结局儿童中EEG的比较。结果 共纳入62例患儿,2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11例为运动发育迟缓,23例为正常。GMs预测脑瘫敏感度96.4%,特异度73.9%,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4.4%;脑瘫儿童GMs异常率为96.4%,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GMs异常率(63.6%)和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GMs异常率(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儿童EEG异常率分别为78.6%、8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EEG异常率(53.3%)(P<0.05);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尖慢波发放,高电压及基本活动慢。 结论 GMs能有效地早期预测脑瘫,综合运用GMs、EEG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受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43例4~12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 痉挛性双瘫患儿33例(60.0%)GMFCS和MACS分级Ⅰ~Ⅱ级;痉挛性四肢瘫患儿28例(75.7%)GMFCS和MACS分级Ⅲ~Ⅴ级;痉挛性偏瘫患儿21例(55.3%)GMFCS和MACS分级Ⅰ级,2例患儿GMFCSⅡ级,14例MACS Ⅱ级.GMFCS与MACS之间的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7,P<0.05).结论 GMFCS和MACS评价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30.
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 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GMFM分值分布状况.结果 GMFCS Ⅰ级患儿GMFM-66分值上升幅度最大,从48~50个月起,各月龄组75%以上的患儿GMFM-66分值大于67分;GMFCS Ⅱ~Ⅳ级患儿1~6岁间GMFM-66分值上升的幅度比较相似,GMFCSⅡ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只有不超过25%的患儿GMFM-66分值可以超过67分,GMFCSⅢ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均有超过50%的患儿GMFM-66分值低于56分,GMFCS Ⅳ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除54~56和66~68月龄组)有75%的患儿GMFM-66分值不能超过46分;GMFCS Ⅴ级患儿GMFM-66分值l~6岁间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与其他级别患儿相比,Ⅴ级患儿从5岁起GMFM-66分值还呈现出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各自的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