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GMs)对足月小样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小样儿61例,通过检索科室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数据库或经电话、微信等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在其他医院已明确的12月龄以上的运动发育结局作为本研究所纳入的最终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脑性瘫痪、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脑性瘫痪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61例足月小样儿GMs评估结果中,18例为不安运动缺乏,43例为正常不安运动。运动发育随访结局中7例临床诊断为脑性瘫痪,11例临床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43例运动发育达到正常水平。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不良运动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94.44%、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7.67%。结论 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良好的预测价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可在足月小样儿脑发育随访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本研究GMFCS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4.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病,是造成小儿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作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可避免生长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损害.我们院从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对我院部份病例新生儿进行呆小病筛查,共筛出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全身运动评估和听觉诱发电位在脑瘫儿童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 GM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出院后在新生儿科和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记录GMs,并行BAEP检查,根据2005年发布的国际脑瘫诊断定义至少在1周岁以上时在临床上进行脑瘫的诊断,作为严重异常的神经学发育结局。统计分析各方法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 共随访27名高危新生儿,其中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GMs预测脑瘫敏感度87.5%,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94.1%;BAEP预测脑瘫敏感度75.0%,特异度36.8%,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77.7%,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听阈增高及潜伏期延长。 【结论】 GMs对后期神经发育结局能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尤其对于脑瘫的预测价值相当高,综合运用GMs、BAEP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脑瘫患儿45例,进行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肌张力有所降低,抓握、手眼协调能力有所提高,精细运动功能分值从治疗前的(51.42±13.14)分上升到治疗后的(55.53±1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 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 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 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 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 本研究GMFCS 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确定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来自广州和上海两家特殊教育学校的101名6~18岁学生参加此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文化教师、家长)的评价结果确定GMFCS E&R的评价者间信度;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为效标确定GMFCS E&R的平行效度.结果 GMFCS E&R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ICC=0.79~0.91); GMFCS E&R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6~-0.86.结论 中文版GMFCS E&R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09.
针刺对小儿脑病骨钙素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对小儿脑瘫及精神发育迟滞(或迟缓)骨钙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20例脑病患儿,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7例患儿血清骨钙素含量下降,占85%,上升3例,占15%。结论 针刺能降低脑病患儿血清骨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定量评价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61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运用运动发育推拿法进行治疗,每星期3-6次,每次20 min.采用GMFM66评估方法对患儿进行评估,其中有15例进行了基线评估,26例进行了短期随访评估.结果:患儿治疗后GMFM 66项分值上升显著(P<0.001).治疗阶段GMFM 66项每月变化值与基线阶段和随访阶段GMFM66项每月变化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脑瘫儿童需要持续康复治疗才能不断提高运动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