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史宏博  洪航  董红军 《疾病监测》2018,33(10):835-838
目的分析浙江省宁波市2013 — 2017年近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流动情况,掌握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 — 2017年宁波市报告的HIV/AIDS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宁波市流动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宁波市近5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3 034例,其中22.45%病例已流出至外市/外省;近5年宁波市现住址管理的病例共2 642例,其中11.05%的病例为外地流入。 流入流出的病例主要以未婚青壮年为主。流出本市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是外地户籍;流入本市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非本地户籍。 流出病例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主要经异性性接触感染。 流入病例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上,主要经同性性接触感染。流出至外地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相对较低(P<0.05),流入至本地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较高(P>0.05)。 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比例较低,不同流动方式的未治疗死亡病例从发现到死亡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因分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HIV/AIDS病例流动性较大,流出本市的病例治疗比例普遍偏低,作为传染源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 因此,在病例转入转出的过程中,建议随访医生进一步加强流动病例的随访管理及抗病毒治疗工作,对于减少二代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 —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行为特征。方法通过连续采样,2009 — 2018年每年4 — 6月对宁波市强制戒毒所新入所吸毒者开展横断面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行为学特征等信息,并开展HIV、梅毒螺旋体和HCV抗体检测,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吸毒行为、性行为与梅毒感染的关联。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4 000人,年龄(33.48±8.25)岁,男性占82.98%,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86.15%,新型毒品使用者占66.03%,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趋势χ2=9.230,P=0.002)。 HIV、梅毒螺旋体和HCV总检出率分别为0.48%、13.80%和21.06%,其中梅毒螺旋体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5.355,P=0.021),HC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37.921,P<0.001)。 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aOR=3.512,P<0.001)、高龄(aOR=2.163,P=0.014)、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是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险因素(aOR=1.536,P<0.001)。结论宁波市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螺旋体感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使用比例增加,提示需针对女性、有商业性行为和高龄组吸毒人群开展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人Flt3配体(FL) cDNA胞外段序列,构建表达人FL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及鉴定目的蛋白。方法:提取K562细胞总RNA,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出目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M-FL,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将rhFL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rhFL,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用镍凝胶亲和层 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Westren blotting杂交鉴定纯化蛋白,并用造血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FL基因序列100%一致。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rhFL在大肠杆菌M15中经1 mmol•L-1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蛋白,镍柱纯化后经抗组氨酸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re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处可见特异性着色带。结论: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0-rhFL,并成功诱导了rhFL蛋白的表达,通过镍凝胶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度较高的rhFL蛋白。  相似文献   
14.
史宏博  张继红  洪航  董红军 《疾病监测》2016,31(12):1072-1075
目的 了解宁波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亡特征,进一步探索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分析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历史卡片中的数据资料。结果 宁波市自2001年报告首例HIV/AIDS死亡病例以来,截至2015年底,共累计报告225例死亡病例。死亡病例中的80%病程进展为AIDS,平均年龄为(50.0017.00)岁;85.33%的死亡病例通过性传播感染,4.44%经血液传播感染;41.33%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在不同死亡年份、不同死因分类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近3年始终维持在6.50%左右。结论 宁波市HIV/AIDS死亡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较低,大多数是艾滋病相关死亡。扩大抗病毒治疗工作将有助于改善感染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中新发感染病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开展重点病例的溯源调查、促进检测发现和减少新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HIV抗体检测及HIV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根据HIV检测史、发生危险性行为史和确证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判定新发感染和本地感染。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3.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数据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2 044例HIV/AIDS中,年龄(40.6±15.3)岁,其中男性1 684例(82.4%)、未婚758例(37.1%)、宁波市户籍1 072例(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253例(61.3%),宁波市居住时间>5年979例(47.9%),判定为本地新发感染的比例为34.3%(702/2 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报告病例(与2017年报告病例相比,OR=1.422,95%CI:1.092~1.851)、职业为学生/教师/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与商业服务/餐饮/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相比,OR=1.682,95%CI:1.307~2.165)、最近1年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与未使用男性社交软件相比,OR=1.353,95%CI:1.073~1.706)的本地新发感染HIV风险较高。结论 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占一定比例,本地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是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男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MSM的溯源调查和互联网干预工作,减少本地艾滋病新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分析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6年,在宁波市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进行样本招募,剔除HIV检测阳性的对象后,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问卷调查。结果 918名MSM的平均年龄(29.9±8.4)岁,未婚554人(60.3%),本省499人(54.4%),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的671人(73.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85人(41.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5%(849人)。635人(69.2%)最近3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过肛交,其中同性性伴中位数为2人(1~3人),155人(24.4%)与3个及以上同性性伴发生过肛交。918人中398人(43.4%)最近3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不用安全套。当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和是否获得过医务人员/同伴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阴性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多性伴以及无保护性行为现象。应针对流动人口、低文化人群加强宣教和干预,并提高面对面宣教干预工作质量,以降低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对浙江省宁波市艾滋病防制工作的影响,为政府和艾滋病防制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 — 3月宁波市COVID-19疫情数据、近10年同期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报告数、HIV抗体检测、高危干预、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健康教育云平台和其他相关专题调查等信息,通过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艾滋病防制工作变化情况。结果2020年1 — 3月新报告HIV/AIDS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36.36%,自愿咨询检测、全人群HIV检测量及高危干预覆盖人数较2019年同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累积解决本地管理患者在外省领药244人,ART覆盖率较2019年同期上升6.03%。结论COVID-19流行对本地艾滋病检测发现、高危干预等防制工作均有较大影响,2020年1 — 3月新报告HIV/AIDS数下降明显,全市虽已解决滞留病例领药难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咨询检测和重点人群高危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较多,未形成统一规范。本研究采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散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2015-10-01-2016-11-30收治的64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合生脉散治疗,治疗时间为30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 PG)、中医症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血清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FPG为(6.34±0.53)mmol/L,低于对照组的(6.84±0.58)mmol/L,t=-3.600,P=0.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2hPG为(7.67±0.45)mmol/L,低于对照组的(8.53±0.64)mmol/L,t=-6.218,P0.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为(3.56±2.59)分,低于对照组的(9.43±3.36)分,t=-7.827,P0.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CyPA为(5.54±0.43)ng/mL,低于对照组的(7.89±0.64)ng/mL,t=-17.241,P0.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267,P=0.039。结论七味白术散合生脉散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CyP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MSM HIV/AIDS的性伴感染状况和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8-2020年在宁波市对MSM HIV/AIDS开展性伴调查和HIV检测,并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判定是否新发感染。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74例新确证MSM HIV/AIDS,动员479例性伴进行调查和HIV检测,性伴HIV阳性率为15.7%(75/479,95%CI:12.4%~18.9%),其中新发感染者性伴HIV阳性率为31.8%(21/66,95%CI:20.3%~43.4%)。新发感染者的性伴HIV阳性者中新发现阳性性伴的比例(76.2%)高于长期感染者(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组(与18~25岁年龄组相比,OR=3.973,95%CI:1.364~11.569)、HIV主动检测(与HIV被动检测相比,OR=1.896,95%CI:1.083~3.319)、新发感染者(与长期感染者相比,OR=3.733,95%CI:1.844~7.556)的溯源效率更高。结论 MSM HIV/AIDS性伴HIV阳性率高,其中新发感染者和HIV主动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性伴溯源效率较高。建议加强MSM HIV/AIDS溯源调查,重点关注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新确证的MSM HIV/AI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04-2015年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 347例研究对象中,接受抗病毒初始治疗的年龄中位数为35(IQR:27~45)岁,以男性、本地、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WHO分期Ⅰ期为主。第1、5、7、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75%、92.36%、91.87%、90.0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越大死亡危险度越高,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HIV/AIDS患者是≤20岁组的17.34倍(95% CI:2.11~142.71);基线WHO临床分期Ⅳ期患者死亡危险是Ⅰ期的2.83倍(95% CI:1.67~4.80);耐药患者死亡风险是不耐药患者死亡风险的3.26倍(95% CI:1.77~6.01);相较于同性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D4值越低,死亡风险越大;BMI<18.5 kg/m2、未婚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宁波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生存率较高。关爱老年人群,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监测范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抗病毒治疗者的依从性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