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对于一些药物研究,小鼠是理想的造模工具,但由于小鼠耐受性相对较差,肾脏及肾蒂小且难于寻找,容易增加实验误差,导致造模失败。目的:探讨BALB/c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评价肾脏缺血时间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建立雄性BALB/c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min组(对照组)、30min组、35min组、45min组,肾再灌注后24h观察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比较不同的肾脏缺血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观察45min组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生存率。结果与结论:模型成功率95.9%,与对照组相比,肾缺血30min组、35min组和45min组再灌注后24h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肾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均升高,肾缺血45min组生存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可制备稳定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小鼠肾缺血35~45min是造模较为理想的肾缺血时间,所得模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睾丸恶性淋巴瘤六例报告史子敏葛根彭瑞元(第二附属医院泌外科南昌330006)睾丸淋巴瘤过去报告甚少,近十余年逐渐增多,我院自1987~1998年共收治6例,占同期睾丸恶性肿瘤的1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年龄13~50岁,平均年龄30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施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4岁。肿瘤位于右侧26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肿瘤位于两侧2例。结果 2例患者手术中转开放手术,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4~176 min,平均72.3 min。术中出血10~430 ml、平均36 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8 d。结论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患者血糖、血钠、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探讨耻骨上套管引流法对大体积前列腺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5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术中以5%葡萄糖为灌洗液,如果前列腺重量>70g.则术中加用耻骨上套管引流;手术根据引流灌洗液方法:的不同分两组:A组(35例,术中加用耻骨上套管引流)与B组(170例,经电切镜鞘连续引流);分别于术前,手术60、9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测患者血糖、血钠和CVP.结果:A组前列腺重量大于B组[A组:(80.9±8.9)g vs.B组:(49.3±7.6)g,P<0.051;B组血糖平均值高于A组[B组:(6.9±1.2)mmol/L vs.A组:(5.3±0.7)mmol/L,P<0.05];A组无血糖升高,血钠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无并发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3例术中中心静脉压下降;B组患者20例出现血糖升高,15例出现血钠低于正常,3例出现前列腺电切综合征;两组无1例中心静脉压大于12 cmH2O.结论:耻骨上穿刺引流比经电切镜鞘连续引流能有效减少灌洗液吸收,应用耻骨上套管穿刺引流可以提高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术中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陈桦  史子敏 《江西医药》2011,46(5):407-410
目的研究人膀胱癌组织中IGF-IR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液氮保存的原发性膀胱癌新鲜标本30例,相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30例,及正常膀胱组织30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IR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F-IR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且癌旁表达低于肿瘤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膀胱组织不表达(P〈0.01);30例膀胱癌标本中,19例IGF-IR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3%,30癌旁组织中,8例IGF-IR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6.7%;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IGF-I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IGF-IR基因及其蛋白在人膀胱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非肿瘤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非肿瘤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2004年原发性膀胱癌患者非肿瘤黏膜组织标本64例,标本均为距癌组织至少3 cm以上病理证实为正常膀胱黏膜;另6例正常膀胱黏膜均取自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χ2检验).结果随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增加,EGFR表达阳性表达率增高,Ⅲ级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χ2=6.22,P<0.05);EGFR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复发性肿瘤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非肿瘤黏膜EG-FR表达较正常黏膜明显增强.EGFR在膀胱黏膜的异常表达可能早于癌细胞的出现,EGFR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7.
18.
植物性胃石症的报道逐渐增多,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植物性胃石症患者28例,采用产气剂联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史子敏 《山东医药》2009,49(48):8-8
下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有时因病因诊断非常困难而影响到治疗和预后,已成为消化科医生非常重视的疾病。2001—2008年,我科收治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现将其诊断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Lptn)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群体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贴壁的单核细胞,诱导培养DC,第6天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诱导DC成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和未成熟的DC表面分子CD1a和CD83;在电镜下观察成熟DC的形态;以RT-PCR法扩增其LptncDNA并克隆至pGM-TEasyT载体中,测序;以RT-PCR结合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培养3、5及7dDC的Lptn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电镜观察培养7d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3呈高水平表达。用RT-PCR法克隆的cDNA序列与GenBank中U23772(登陆号)提供的序列一致。培养3d的DC不表达LptnmRNA,培养7d的DC较培养5d的DCLptnmRNA表达增强。结论:单核细胞源性DC能表达LptnmRNA,随着DC的成熟,LptnmRNA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