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65篇 |
免费 | 665篇 |
国内免费 | 4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7篇 |
儿科学 | 110篇 |
妇产科学 | 99篇 |
基础医学 | 535篇 |
口腔科学 | 81篇 |
临床医学 | 2246篇 |
内科学 | 1008篇 |
皮肤病学 | 89篇 |
神经病学 | 296篇 |
特种医学 | 4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869篇 |
综合类 | 4046篇 |
预防医学 | 1525篇 |
眼科学 | 126篇 |
药学 | 1730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1274篇 |
肿瘤学 | 3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373篇 |
2021年 | 490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309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319篇 |
2014年 | 627篇 |
2013年 | 680篇 |
2012年 | 712篇 |
2011年 | 776篇 |
2010年 | 806篇 |
2009年 | 745篇 |
2008年 | 729篇 |
2007年 | 716篇 |
2006年 | 697篇 |
2005年 | 637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557篇 |
2002年 | 485篇 |
2001年 | 472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291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15篇 |
1994年 | 203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81.
82.
目的了解左乙拉西坦(LEV)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 收集LEV相关肝损伤病例报告类文献, 提取患者基本信息、LEV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肝损伤发生、处置及转归情况等,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17例, 男性9例, 女性8例;年龄1个月~76岁, 平均35岁;原发性癫痫7例, 继发性癫痫10例, 其中5例合并其他疾病。13例患者有用药剂量记录, 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13例存在联合用药情况。17例患者开始应用LEV至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为数小时~5个月, 其中≤2个月者14例;肝细胞损伤型7例, 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各1例, 因缺乏相关数据无法确定肝损伤类型者8例。10例有临床症状记录, 包括皮肤或巩膜黄染5例, 发热4例, 恶心、呕吐和胆汁尿各2例。14例患者停用LEV, 其中4例未予其他干预, 2~20 d后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10例换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和/或予对症治疗, 9例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为5~37 d, 4例无转归时间记录), 1例行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但再次应用LEV后肝损伤复现, 再次... 相似文献
83.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部分IBD患者合并肠外表现(EIM),且EIM对IBD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总结合并EIM的IBD患者临床特征,并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FX)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IBD且同时合并EI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FX的治疗效果。结果:811例IBD患者中,50例(6.17%)合并EIM。EIM以关节炎(78.00%)、结节性红斑(26.00%)最为常见。52.00%的IBD患者合并1种EIM。合并EIM的UC患者中病变范围累及以E3最常见(68.42%),CD患者以L3最常见(50.00%)。共21例患者接受IFX治疗,用药后第2周HB、ALB明显上升,ESR、CRP、PLT明显下降;第22周83.33%的UC患者转为轻度,70.00%的CD患者进入缓解期。应用IFX后关节炎首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未应用IFX组(2.50 d对10.50 d,P<0.05)。CRP升高者关节炎首次消失中位时间亦明显短于CRP正常者(3.00 d对9.00 d,P<0.05)。结... 相似文献
84.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TGF和OP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喉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TGF和OPN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1例喉鳞状细胞癌和2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TGF和OPN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41例鳞状细胞癌CTGF和OPN表达阳性率均为25例(61.0%),其评分值分别为2.41±1.60和3.10±1.63,20例癌旁组织CTGF阳性18例(90%)和OPN阳性3例(15.0%),其评分值分别为4.24±1.42和1.12±0.84,癌组织CGTF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织(x^2=5.44,P〈0.05;t=4.36,P〈0.01),但OPN则相反(x^2=11.44,P〈0.01,t=5.08,P〈0.01);颈淋巴结未转移和临床分型T1病例CTGF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T3病例(P〈0.01);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T1及组织学分级Ⅰ级病例OPN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T3及组织学分级Ⅲ级病例(P〈0.01);CTGF表达评分与OPN表达评分呈密切负相关(r=-0.56,P〈0.01)。结论:CTGF和OPN可能是反映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85.
86.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冠心通痹煎剂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对血脂TC、TG、HDL-C、LDL-C的调节作用;对血液流变学Hb、Lb、P、AIP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冠心通痹煎剂)100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100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00%,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率为39.00%,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17.00%,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48.00%;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于血脂TC、TG、LDL-C治疗后有明显的降低,对于HDL-C水平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也有显著改善。结论:冠心通痹煎剂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疗效明显,有效的改善动脉血液循环,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阻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甲钴胺,0.5/次,3次/d。治疗组50例活血解毒通络(黄芪30g,川芎、当归各10g,鸡血藤15g,苍术、玄参各10g,白芍、桂枝各15g,细辛10g),水煎250mL,早晚温服,1剂/d;甲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症状评分(肢体麻木、肢末刺痛、乏力、气虚少言、头晕、畏风)、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肢体麻木、肢末刺痛、乏力、气虚少言、头晕、畏风、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解毒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阻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