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417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985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299篇
  9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2006年3月30日以“乏力2年,腹胀腹痛1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面色苍黄,体力下降。近1月来渐感腹胀、腹痛,进食后明显。当地B超CT均提示巨脾,血常规:WBC15.8×109/L、HGB101 g/L、PLT538×109/L,骨髓提示“增生性贫血”,治疗无效且腹痛加重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7℃、P80次/min、R18次/min、BP125/75 mmHg。面色苍黄,皮肤黏膜黄染可疑、无明显出血点、紫癜等。结膜舌质较苍白,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律齐,腹饱满,腹壁无静脉曲张,左上腹有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巨脾(A线:8 cm、…  相似文献   
92.
背景:自King提出对King II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进行选择性胸弯融合的概念以来,关于选择性胸弯融合后胸弯和腰弯均可获得良好矫形的报道很多。同样,对结构性胸腰弯/腰弯和非结构性胸弯患者,选择性胸腰完/腰弯融合也可获得良好的双弯矫形效果,然而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我们分析了此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在接受选择性前路胸腰完/腰弯融合后双弯的矫正情况。 方法 回顾行选择性前路胸腰段/腰段融合的AI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Cobb角、主弯和次弯的矫形率、冠状面平衡、下融合椎倾斜度、下融合椎下位椎间角和放射学双肩高度。 结果 共40例患者,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43.9°,术后矫正为8.7°,矫正率为80.6%(P=0.000);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7.2°,术后矫正为14.3°,自动矫正率为50.5%(P=0.000)。;末次随访时胸腰弯/腰弯和胸弯分别为13.7°和17.1°,矫形丢失平均分别为5.0°和2.9°。冠状面平衡术前、术后分别为13.2 mm和11.5 mm,随访时为5.6 mm,明显好于术后(P=0.001)。 下方融合椎(LIV)倾斜术前平均为23.5°,术后为8.3°,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0);末次随访时保持良好,为10.6°。冠状面下方融合椎下位椎间盘开角(LIVDA)术前为3.5°,术后增加到5.5°(P=0.100),末次随访时明显加重,为7.4° (P=0.012). 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双肩高度差分别为7.3 mm、5.6 mm和2.2 mm。随访时的双肩高度差明显优于术后(P=0.002)。结论 前路选择性胸腰弯/腰弯融合与固定,双弯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冠状面平衡和双肩高度差,但下方融合椎下位椎间盘开角较大。  相似文献   
93.
埋线、火针、耳针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埋线、火针、耳针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组与口服丹参酮对照组在痤疮治疗中的差别.方法 治疗组埋线6次,前3次每周1次,后3次隔周1次;火针按需要于埋线后施行;耳针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2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对痤疮有效率93.38%,对照组有效率84.56%(P<0.01),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埋线、火针、耳针综合疗法时痤疮可起到短期刺激和长期续效作用,且标本同治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文中综述了有关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病理的研究现状,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WHO胸腺瘤分类的A型和AB型,出现遗传学变异率较低(7%~8%),B2及B3型胸腺瘤变异率较高(近20%)。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类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从免疫组化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胸腺瘤及胸腺癌表达水平通常较高,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则发现,EGFR几乎很少出现基因突变(1.9%),少数报道肯定了胸腺肿瘤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对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viral oncogene hemolog,KIT)的研究表明,有2%胸腺瘤及79%胸腺癌中KIT呈高表达,而仅7%的胸腺癌存在KIT的突变,且KIT高表达与KIT突变无相关性。有人认为,在胸腺肿瘤中KIT突变的临床意义具有局限性。此外,对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运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其相关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5.
96.
柳林媛 《中国处方药》2014,(11):141-142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时段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以及病例数的统计。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多发生于5:00 am~4:00 pm,在5:00 pm到次日4:00 am一般比较少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容易发生时段增强护理方面的工作,可减少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2010年-2013年吴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肝、戊肝的感染状况,寻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甲肝和戊肝的相关性,为预防与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吴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业人员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013年共体检93 307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1 359人,总不合格率为1.46%;其中男性不合格892人,不合格率为3.46%;女性不合格467人,不合格率为0.69%;抗HAV-Ig M总阳性11人,总阳性率为0.01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035%,女性阳性率为0.003%;抗HEV-Ig M总阳性79人,总阳性率为0.08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174%,女性阳性率为0.050%。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高,甲肝、戊肝阳性率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甲肝、戊肝为非正相关关系;戊肝阳性率高于甲肝,应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体检,并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从事服务行业未接种疫苗的从业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以保护密切接触者和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98.
这个题目也许会吓很多人一跳,“绝望”?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写着“绝望”的东西,内容不一定就满是阴霾,没有阳光;好似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不一定就没有柳暗花明;我现在写的这篇东西也一样,以绝望开始,但必然在希望与坚持中结束。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析23例(26只眼)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失败的原因,并对其处理措施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3例(26只眼)Ahmed青光眼阀植入眼压由术前平均(31.84±7.10)mm Hg(8.01~47.03 mm Hg)。术后降至(19.86±7.10)mm Hg(8.01~31.03 mm Hg)。其早期并发症有浅前房、低眼压的9只眼,占34.62%;早期高眼压的7只眼,占26.92%;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3只眼,占11.54%;因引流盘纤维包裹引起术后中远期高眼压19只眼,占73.08%;引流物蚀出或引流管暴露的4只眼,占15.38%;眶上神经痛1只眼,占3.85%;排异反应1只眼,占3.85%。结论青光眼房水引流管植入术后并发症是不容忽视的,应据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