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临床资料 选取巴雷持食管(Barrett,BE)患者38例(均有烧心反流的症状,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异常外观粘膜上皮),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1—72岁。按年龄性别的一致性随机分为2组。18例接受以下色素染色后取活检,20例常规内镜下取活检。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内镜下治疗切缘残留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 月- 2012 年7 月我院内镜中心118 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内镜下治疗后切缘残留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切缘情况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切缘残留的22 例,占18.6%。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术前是否明确诊断、内镜医师的工作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治疗前诊断明确的由资深的专科医师操作完成且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切缘阳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4.
奥曲肽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408名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7例)及对照组(181例)。治疗组ERCP术后用奥曲肽注射液0.6mg加入48ml生理盐水,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2ml/h),对照组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分别于术后6小时及24小时检测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ERCP术后治疗组6小时及24小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4.2%,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6.6%(P=0.026);术后6小时及2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3%、29.3%(P=0.003)和10.6%、17.7%(P=0.038)。结论大剂量低浓度静脉滴注奥曲肽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器械和配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器械的选择和配合技术.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389例次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根据异物种类、性质选择不同的医疗器械,采用不同的内镜治疗配合技术,对异物直接取出或使异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结果 389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中,12例为长形异物,主要使用圈套器取出;68例为锐利异物,主要使用鼠齿钳、圈套器等取出;20例为边缘光滑异物,主要使用鼠齿钳、自制兜篮等取出;42例为食团类异物,主要使用鼠齿钳、爪形异物钳等取出或夹碎;130例为食管金属支架,主要使用支架取出器取出;101例为胃结石,主要使用微爆破技术进行碎石;16例为食管黏膜损伤未见异物.结论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成功率高达95%以上.常用器械有圈套器、鼠齿钳、支架取出器和激光光纤等.主要的方法是直接取出或内镜下治疗后使异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56.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差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根据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临床特点,找出不同息肉之间的差别,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4年820例结直肠息肉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癌变情况。结果 ①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混合状、绒毛状三种息肉,其变化规律为平均体积逐渐增大、分叶和黏膜改变逐渐多见、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亦逐渐增高。②幼年性息肉:发病年龄一般较小,直肠多见,平均体积大,多带蒂,分叶少见。③炎性息肉:平均体积小,多无蒂、光滑和不分叶。结论 各型息肉内镜下具有一定特征,可以做为初步判定息肉性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消化系统细胞程序性死亡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卢忠生粱浩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的按照一定程序发生的死亡,是不同于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这一过程可因多种生理或病理刺激而诱发或抑制。它不仅对胚胎发生、器官发育、保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估我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13年2月内镜下发现的370例早期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切除病变386个.其中212个是不典型增生,158个是黏膜内癌,16个是黏膜下癌.位于上段胃81个,中段胃122个,下段胃183个.内镜分型包括23个Ⅰ型,148个Ⅱa型,20个Ⅱb型,114个Ⅱc型,70个Ⅱa+Ⅱc型,11个Ⅱc+Ⅱa型.结果 完整性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3.8%、90.9%.切除黏膜平均最大径是3.2 cm(1.5~8.0 cm).非治愈性切除35例,包括32例R1切除,3例Rx切除.术中出血2例,迟发出血2例.结论 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ESD能达到很高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是治疗EG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对内镜清洗消毒规范的掌握情况,探讨短期有效、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法,提高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水平.方法 参照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2012年《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草案自行设计两套试题,对参加清洗消毒培训班的110名学员考核,然后进行1天理论培训和半天“手把手”操作培训.培训后再次理论和操作考核,应用现场采样监测内镜洗消是否达到灭菌标准.结果 110名学员中,来自省、市和县级医院分别为23(20.9%)、57(51.8%)和30(27.3%).以80分(总分100)为理论考核合格,培训前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省级(56.5%)和市级(52.6%)两组接近(P>0.05),均显著高于县级学员(40.0%,P<0.05).培训后理论考核总合格率提高至96.4%,3组(省级100%、市级96.5%和县级93.3%)无显著差异.97.3%(107/110)学员内镜洗消达到无菌标准(省级100%、市级98.2%和县级93.3%,P>0.05).结论 短期理论及操作培训是针对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普及的一种有效教学和培训方法,可快速显著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系统,对2002—2011年消化内镜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治疗最佳方式。结果近十年来,随着内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由最初2002年的0.90%上升至2011年的2.02%。自2006年至2011年,共871例消化道早癌接受内镜治疗,其中分别有207例早期食管癌、429例早期胃癌及235例早期大肠癌,内镜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37.8%(207/547),36.7%(429/1167)和40.2%(235/584),其中239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分次切除术(EMPR)术,542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治疗,术前使用内镜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5%(849/871)。使用内镜治疗的病变的平均尺寸为:早期食管癌2.59 cm×1.91 cm,早期胃癌2.98 cm×2.18 cm,早期大肠癌3.37 cm×2.21 cm。结论消化内镜新诊治技术的出现不但明显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同时深刻改变了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