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经胃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胃石108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为探讨钬激光(Holmium:YAG)在胃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钬激光碎石的具体操作技术要领,1993年11月至1998年1月对108例胃石症患者进行了胃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治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提示经胃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胃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原发小肠恶性淋巴瘤(PS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和病理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病理证实的40例PSIL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体质量下降、发热、腹块、血便和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8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空肠7例,回肠2例,回肠末端14例,多部位者7例。内镜下为弥漫浸润型11例,表浅病变型6例,溃疡型14例,隆起肿块型9例。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33例,T淋巴细胞7例。结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回肠末端发病率最高,内镜及大体分型以溃疡型多见。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3.
窄带成像内镜(NBI)和放大内镜结合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及微血管形态,逐步成为临床诊断的有利工具。本文就NBI放大内镜在食管、胃和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消化内镜的应用范围,真正实现了消化内镜由诊断型工具向微创治疗型工具的发展,也改变了某些消化道肿瘤(包括早癌、癌前病变、胃肠道间质瘤等)只能传统外科或腹腔镜治疗的历史[1].经过二十余年发展,EMR、ESD无论技术操作还是认识水平都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导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的原因.方法 收集295例因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ESD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其阳性的原因.结果 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总的发生率为3.05% (9/295).食管ESD术95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1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切下标本正常组织回缩所致.胃ESD术200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5例,其中2例印戒细胞癌因癌细胞沿黏膜下层生长,表层黏膜判断边界不准确所致,2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正常组织回缩所致,1例因病变广泛边界判断不清所致;基底阳性3例,因病变深度判断不准确所致.结论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术后仅有少部分患者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出现阳性与病变深度或边界判断不清、病理分型、ESD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在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中的难易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6年9月对196例患者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观察其检查时间、操作成功率、全小肠检查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经口检查82例,平均耗时71min;单纯经肛检查52例,平均耗时99min;经口经肛联合检查62例,平均耗时159min。经口双气囊内镜144次,成功143次,操作成功率为99.3%,经肛检查114次,成功106次,操作成功率为93.0%。单纯经口或经肛均未能完成全小肠的检查,经口经肛联合检查完成3例全小肠检查。检查后发生声音嘶哑3例,黏膜下血肿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双气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易学,成功率较高,其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但是观察全部小肠尚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良性肿物:囊肿、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的大小变化情况,确定内镜随诊时间或是否需要治疗。方法对超声微探头检查发现的116例上消化道良性肿物的部位、病变层次、超声特点及经过6~100个月(平均23.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囊肿17例、平滑肌瘤77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15例,经过6个月以上超声内镜随诊,只有1例出现增大,115例无变化。结论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良性肿物短期内不会明显增大,2年内不需要内镜随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38.
Barrett食管内镜下氩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我科对6例Barrett食管患做了内镜下氩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结肠息肉不典型增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统计分析有病理诊断的结肠息肉,更好地认识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找出与不典型增生息肉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镜下切除或钳除的结肠息肉病例共560例,息肉624枚。因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息内部位、数目、形态、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等因素。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多样本秩和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不典型增生息肉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息肉大小、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状、病理类型。对所有因变量多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能够独立影响应变量的因变量有年龄、黏膜情况和病理类型。当因变量不包括息肉形态,黏膜情况及是否分叶时,能够独立影响应变量的因变量有年龄、病理类型和息肉大小。结论:黏膜有糜烂甚至溃疡、年龄越大、息肉分叶,则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越大。病理为炎性、幼年性、增生性或措构性息肉,则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小。当因变量不包括息肉形态,黏膜情况及是否分叶时,息肉越大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