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间痔核悬吊法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很多,大体分为开放式痔切除术和闭合式痔切除术,但两术式损伤均大,恢复时间长。目前认为,痔不是曲张的静脉,而是肥大的“肛垫”。“肛垫”是婴儿时期就存在的正常解剖结构,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及嵌顿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如何在消除痔症状的基础上减少损伤,以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及肛垫,减少术后肛门功能异常的发生及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问题和选择术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32.
大肠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卞红磊  赵发 《河北医药》2003,25(12):941-942
大肠癌的预后除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人的年龄有关外 ,某些肿瘤标志物可提示其预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对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总的来说 ,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大肠癌的标志物尚无特异性 ,其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 ,基因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希望为大肠肿瘤诊断和预后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现就大肠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1 1 癌胚抗原 (CEA) 是一种酸性糖蛋白 ,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 ,成人血清含量极低 ,小于 5 μg/L ,吸烟者中 2 9%为 1…  相似文献   
33.
芝麻素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芝麻提取物芝麻素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移植H22肝癌瘤株的6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芝麻素高浓度组及芝麻素低浓度组,连续用药10 d.比较各组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 低浓度的芝麻素在体内对H22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动物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并对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芝麻素抑制H22细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内PCNA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4.
天然植物的现代药理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研究热点〔1〕。芝麻在我国资源丰富,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滋补圣品,具有“补肝肾、润五脏、增气力、消炎止痛、生发”等功效。芝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主要包括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林素,其中芝麻素约占总木脂素类含量的50%左右,在体内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学活性〔2〕,其药物作用近年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将芝麻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1985年1月-2002年12月9例 回盲部癌病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9-70岁,发病 高峰期40-60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腹痛7例,贫血为首发 症状者1者,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入院时误诊为急性阑尾 炎4例,慢性阑尾炎3例,有1例反复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 阻的临床表现内科保守治疗达3次,半年后出现腹部包块, 经手术探查确诊为回盲部癌。误诊为缺铁性贫血1例有头 昏、乏力,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低下而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讨论  相似文献   
36.
卞红磊  魏艳静  赵发 《广东医学》2004,25(11):1258-1259
目的 观察柳氮磺胺吡啶 (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结肠黏膜上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复合法 (2 ,4 -二硝基氯苯 乙酸 )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 ,SASP药物治疗后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对照组大鼠、UC组大鼠及SASP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中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 UC大鼠、SASP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PPARγ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 11 7± 3 4 6 ,5 7 0±8 4 2 ,81 8± 15 73,UC大鼠结肠黏膜上皮PPARγ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SP治疗组 (P <0 0 0 1) ,对照组和SASP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UC大鼠结肠黏膜上皮PPARγ的表达减少 ,SASP治疗后可以明显增加UC大鼠结肠黏膜上皮PPARγ的表达 ,提示SASP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7.
魏艳静  卞红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3):2356-2356,236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内外科治疗均不理想.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um,SASP)目前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其疗程长,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近年,中医治疗UC,由于其副作用小而有了很大进展.本研究以柳氮磺胺吡啶作对照,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UC大鼠,观察了其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8.
便秘的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便秘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由于便秘很少导致住院或死亡,因此它对健康的危害常被忽视。国内陆续有一些便秘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普遍认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心理障碍、滥用泻药、不良排便习惯等是便秘的危险因素。由于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在直肠癌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会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微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抑制剂塞来昔布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6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微血管形成及淋巴管生成,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联系.临床晚期直肠癌患者7例,给予塞来昔布灌肠治疗15天,对活检肿瘤组织微血管及淋巴管进行对比.结果 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P=0.003)和组织学类型(P=0.004)相关;COX-2高表达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均高于COX-2低表达组(P<0.05).塞来昔布灌肠治疗后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下降,淋巴管密度无差异.结论 COX-2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抑制直肠癌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0.
郭伶俐  赵发  卞红磊  赵士彭  张燕  陈强 《临床荟萃》2004,19(22):1286-1287
结直肠黑变病(melanosls coli,MC)是指结直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1ipofuscinlike)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以往认为本病在国内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但随着肠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日见增多,表明该病在我国并非少见。近年来,我院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本病57例,我们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