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Ithasbeenwelknownthatmyastheniagravis(MG)isaTcel-mediatedsporadicautoimmunediseasedirectedagainst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  相似文献   
32.
自1993年以来诊治的2100例重症肌无力(MG)病例中,发现有37例患者呈先天性发病,来自9个家系,对这些呈家系发病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及家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MG,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遗传,并发现2个家系呈典型显性遗传。认为这类先天性重症肌无力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是由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T细胞受体(TCR)β链(Vβ)亚家族优势表达及β链3号互补决定区(CDR3)的长度谱型特点;研究强的松治疗MG患者前后TCR Vβ优势表达及β链CDR3长度谱型特点的变化。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MG患者外周血循环T细胞中不同亚家族含CDR3的大片段,分析亚家族的表达,并经基因扫描(长度谱型分析)分析CDR3谱型。结果 MG患者外周血TCR Vβ6、8、12、15亚家族呈倾斜性分布,且部分亚家族T细胞呈现单克隆或寡克隆增殖;强的松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倾斜性分布现象在缓解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TCR Vβ6、8、12、15亚家族可能与MG症状有关;强的松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药治疗MG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TCR Vβ亚家族表达以及抑制病理性T细胞克隆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血清阳性 (SPMG)和阴性重症肌无力 (SNMG)被动转移动物模型 (P EAMG)的异同。方法 :用ELISA法将重症肌无力 (MG)患者分为SNMG和SPMG两组 ,然后分别用两组患者血清制作P EAMG ,观察两组小鼠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神经肌接头(NMJ)的改变。结果 :SPMG和SNMG组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肌无力症状 ,低频重复电刺激出现明显衰减反应 ,但SNMG组小鼠肌无力症状较SPMG组明显为轻 ,SPMG和SNMG组小鼠NMJ处棕黄色沉积物明显减少、变细短。结论 :SNMG和SPMG均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两者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5.
36.
37.
114-3-3蛋白的生理特性和检测方法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家族,其分子量在25~30Kda,有7种亚型,分别为β、ε、γ、η、σ及τ,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各亚型之间有高度的同源性。它们几乎在所有的组织中表达,在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约占全部可溶性蛋白质的1%。所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胞浆与胞核中都有表达。14-3-3蛋白对众多的靶蛋白具有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磷酸化方式。14-3-3蛋白主要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调节、细胞骨架构建等,尚有一些作用目前还不清楚。1.114-3…  相似文献   
38.
郑凯  卜碧涛  史庭慧  刘建 《医药导报》2007,26(10):1179-1180
[摘要]目的 研究甘露醇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每天用药次数、单次剂量及疗程,观察其降低颅内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脑出血患者197例分为A、B组.A组142例,给予20%甘露醇125 mL,iv, q 6 h; B组55例,给予20%甘露醇250 mL, iv, q 6 h.连续使用14 d.所有病例均按斯堪底维亚神经评分表(简称SS)评分,并动态监测临床疗效及其对尿素氮(BUN)、肌酐(Cr)等的变化和血尿情况. 结果 A、B组在使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后其临床疗效基本相同,对尿素氮、肌酐影响不明显, A、B组出现血尿概率分别为53.5%和85.5%. 结论 临床上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甘露醇有效,剂量对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影响, 低剂量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建议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9.
我们应用血浆交换疗法治疗3例神经科危重病人,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重症肌无力1例,经治疗后均获得了快速而显著的效果。血浆交换疗法虽然可以发生一些并发症,但只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这种疗法还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模型神经元病变时,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和MC6蛋白异常表达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PC1小鼠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各8只)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元变性过程中calbindin D28k及MC6蛋白表达,细胞骨架蛋白抗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2(MAP2)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NF)的病理变化。结果NPC1小鼠4周龄时,calbindin D28k表达为0·68±0·32,稍微高于野生型小鼠(0·53±0·20,P=0·665),以后5~8周龄的连续变化0·71±0·33,1·22±0·7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47和2·28±1·42(P=0·34,0·045)。NPC1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calbindin D28k蛋白表达增高,晚期表达降低。小脑白质、脑干、基底节和部分大脑中出现异常calbindin D28k蛋白颗粒和MC6蛋白。异常的MC6蛋白与calbindin D28k高度共表达。相同部位的神经元NF也明显病理改变。浦肯野神经元则没有发现MC6以及MAP2、NF病理改变。结论calbindin D28k在NPC1小鼠神经元变性早期可能有短暂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随着病程发展calbindin D28k表达异常,并与MC6蛋白密切相关。两者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相关。浦肯野细胞变性与MC6和MAP2、NF关系不大。由此推测calbindin D28k参与NPC1小鼠模型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机制;同时,浦肯野神经元变性、死亡的途径与其他的神经元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