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莉  何奔  卜军  丁嵩  幺天保  乔志卿 《心脏杂志》2010,22(2):193-19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出现QRS复合波终末变形(terminal QRS distortion,TQRSD)的意义及其与血浆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1月AMI患者10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首份心电图,分为TQRSD(+)和TQRSD(-)两组,测定患者症状发作后(27±11)h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1、3和6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血浆BNP水平在TQRSD(+)组显著高于TQRSD(-)组(P<0.01)。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BNP独立于各因素可预测1、3和6月 MACE的发生率及1月病死率。TQRSD独立于各因素,预测1、3和6月MACE的发生率,但在预测1月病死率模型中无意义。将BNP及TQRSD和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前壁心梗、急诊行PCI、Killip分级≥II级、CPK酶峰、LVEF、E/A等因素放入同一模型预测AMI的1、3、6月MACE发生率。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QRSD在此模型中失去了预测效能,BNP独立于各因素可预测1、3、6月MACE发生率。结论: TQRSD(+)患者血浆BNP水平较高。TQRSD和BNP能预测短期MACE发生率,BNP能预测短期病死率。与TQRSD相比,BNP预测AMI患者近期的临床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能否诱导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溶媒孵育24 h,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Anandamide和2-arachidonoylglycerol水平,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对大麻素CB1、CB2受体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内源性大麻素2-arachidonoylglycerol水平在6mg/L和12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时分别升高了2.4倍和4.8倍,而Anandamide水平无明显变化.3~12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时,RAW264.7巨噬细胞大麻素CB1和CB2受体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 首次证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诱导巨噬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涉及该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123 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35.71±19.49) h的血浆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血浆CRP水平.测定以63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 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01).CR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1).ACS组血浆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1813, P<0.0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效应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低脂对照组(LC)、高脂对照组(HC)和辛伐他汀组(HC+S)。实验中动态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实验结束时,用电泳移动迁移技术(EMSA)检测三组兔主动脉组织中NF-κB-DNA结合活性;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显微镜下测定各组主动脉内膜厚度与粥样斑块面积。结果实验结束时,HC+S与LC组的TC、TG、LDL-C水平、NF-κB-DNA结合活性、MCP-1表达、主动脉内膜厚度和粥样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HC组(P〈0.05);HC+S组的的TC、TG和LDL-C水平与LC组相比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NF-κB-DNA结合活性、MCP-1表达、内膜厚度和粥样斑块面积均小于LC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减弱MCP-1表达而减轻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及部分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由于疾病本身的严重性和侵入性的治疗方式,造成部分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本文将介绍和探讨CIED手术伴心理疾病的现状、识别及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对冠状动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性临床研究。连续性入选99例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维拉帕米组在靶血管内注入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在靶血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状动脉内注药后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的差别。冠状动脉灌注以心外膜TIMI血流(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来评价。心肌灌注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心肌灌注显影(MBG)来评价。并比较两组在PCI术后1周心脏彩色超声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上的差别。结果最终91例患者有完整资料,其中维拉帕米组47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临床基本特征和造影特征相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支架释放后即刻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维拉帕米组的CTFC、TFG、MBG、TMP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CTFC:27.1±14.2比39.0±23.8,P=0.011;TFG≥2级:100%比90.9%,P=0.035;MBG≥2级:91.5%%比75.5%,P=0.034;TMPG≥2级:89.4%比72.7%,P=0.042。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PCI术后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63.4%±8.2%比63.5%±10.3%,P=0.578)、院内MACE发生率(4.3%比9.1%,P=0.613)和3个月MACE发生率(23.9%比22.7%,P=0.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急诊行PCI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但未观察到其对急诊PCI术后心室重构和短期临床预后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are readily gen-erated in acute ischemia/infarction.The majorityof serious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uring ischemiais caused by reentry and occurs withinthe first mi-nutes of onset[1].Moreover,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eterogeneity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an i mportant property of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2,3].I mportantly,asubpopulation of cells,called midmyocardial cells(Mcells),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ventricularwall of th…  相似文献   
38.
肝、肾囊肿是常见的、多发的良性病变,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大多数病例是单发的,但有时也可以是多发的,大小不等,小的不足1cm,大的直径达10cm以上。壁薄为纤维组织,血供甚少,囊内有液体。先天性的肝、肾囊肿常合并存在。多数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因囊肿较大或压迫其附近器官而引起症状。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现多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广引进该项新技术,对比其优劣,现将32例肝、肾囊肿借助CT导引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前瞻性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U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在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发生前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72 h尿液和血液.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值;用ELISA法检测UNAG和URBP水平.手术后48~72 h SCr上升基础值的25%或绝对值上升44 μmol/L以上诊断为造影剂肾病(CIN)13例,选择性别、年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等基础资料匹配的27例为对照组.结果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CIN发病率为8.7%(13/150).CIN组术前UNAG/U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7(1.06,2.64)U/mmol与1.07(0.68,1.88)U/mmol,Z=2.076,P=0.039];术后24 h CIN组患者UNAG/UCr值较术前显著上升[2.82(1.88,4.26)U/mmol与1.97(1.06,2.64)U/mmol,Z=2.607,P=0.009];ROC分析显示术前基础UNAG值可用于CIN预测,曲线下面积达0.776(P=0.023);截断值为8.08 U/L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1和0.713.基线UNAG高于8.08 U/L的比例在CIN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0/13)与29.6%(8/27),Z=2.564,P=0.011],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5.58,95%GI为1.24~25.08.结论 UNAG检测可用于CIN患病危险度的预测,并且术后24 h水平可用于CI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坊”慢性心衰专病工作室为载体,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监测改变、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三方面共同制定慢性心衰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同时实现药品和实验室检查的同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初步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便于简单有效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设立专职助理员规范患者体质量监测和连续性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