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升高,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升高。据国外调查,11%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重症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抑郁症发病率的2倍。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表现除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包括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即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神不守舍、萎靡不振、脘腹胀满、失眠健忘、恐病疑病等。既往文献多重在论述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较少论及中医治疗和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差异。中医治疗消渴及郁症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对…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中西医护理经验.方法 综合运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辩证护理.结果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通过中西医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3.
中药炭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极具特色的一类传统药物,其制备方法以炒炭居多,历年中药炮制学科立项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有关炭药研究的占比为8.2%。近年来,炭药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在工艺设备、质量评价和炮制机制研究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该文就中药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从搭建多学科协同的中药炭药研究平台,深入探讨炭药止血机制;引入新技术提升炭药工艺/设备研究的数字化、智能化;就开展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研究,解决常用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识别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策略进行展望,以期阐明炭药止血的共性炮制机理,推动炮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男性少弱精子症的中西药治疗临床观察(附6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性不育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约占育龄夫妇的10%-12%。而精子数量减少及活力减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2004.1-2005.9采用中西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6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测定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肉桂醛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以萘为内标,进样口温度22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以10℃/min升温至90℃,保持15min,再以5℃/min升至200℃,保持5min),采用MRM模式测定。结果:胡薄荷酮和肉桂醛在线性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7%、98.27%,RSD为1.92%、2.5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6.
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模型,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价茜草炭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损伤活性,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各极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与正丁醇部位均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1),石油醚部位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水提取部位对损伤的HUVEC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UPLC-Q-TOF-MS分析结果显示,从茜草炭4个极性部位提取物中共鉴定化合物32种,包括31种醌类及其糖苷类和1个烯萜(茜草哌唑嗪C),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提取部位分别鉴定出化合物23,32,26,15种。关联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茜草炭抑制ox-LDL诱导HUVECs损伤的有效部位,为阐明茜草炭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茜草炭功效-物质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该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5‰三氟乙酸-乙腈,梯度洗脱,建立了不同产地及批号的荆芥防风药对的特征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特征峰,并得到了荆芥防风药对的对照特征图谱。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对的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8.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侧柏炭中5个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鸣秋  高静  丁安伟 《中草药》2011,42(2):282-28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侧柏炭中杨梅素、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和穗花杉双黄酮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Waters BEH C18柱(50 mm×2.1 mm,1.7 m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杨梅素、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和穗花杉双黄酮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6.85%~99.01%,RSD≤4.00%。结论 UPLC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侧柏炭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0.
李媛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季克胜 《中成药》2010,32(9):1525-152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肺舒通喷雾剂(金荞麦、丹参、苦杏仁、麻黄、甘草)中(-)-表儿茶素、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3种组分分别测定,以Symmetry shield RP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表儿茶素:流动相: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9∶1),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柱温:40℃。丹参酮ⅡA: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柱温:35℃。丹酚酸B:流动相:甲醇-乙腈-水-甲酸(30∶10∶59∶1),检测波长:286nm,流速:0.8mL/min,柱温:35℃。结果:(-)-表儿茶素在1.7438~27.9000μg/mL、丹参酮ⅡA在0.5125~8.2000μg/mL,丹酚酸B在6.275~100.4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0.9998和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3%(RSD=2.24%)、100.55%(RSD=1.30%)和99.99%(RSD=2.10%)。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