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与相应椎管狭窄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脊髓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使用透明毫米尺对患者CT片椎管正中矢状径进行测量以此代表椎管面积,分别计算T11、T12、L1、L2四个节段两者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1、T12、L1、L2节段两者问相关系数分别为:O.3348、0.8457、0.6691、0.3336。提示T12水平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L1、L2节段两者的相关性较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T12、L1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之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O.001),而在T11、L2两个节段不能认为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5,0.10〈P〈0.20)。结论:脊髓的损伤程度与椎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测量患者胸腰段爆裂骨折CT扫描图像中椎管占位面积的大小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鞘与颈筋膜关系的解剖观察,探讨对颈动脉鞘的正确认识。 方法 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40侧)。解剖观察构成胸锁乳突肌筋膜后鞘的颈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是否联结、联结的紧密程度;解剖观察颈动脉鞘与颈筋膜中层、椎前筋膜浅层、深层之间的关系、联结的质地与紧密程度。 结果 颈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相联结,但较疏松,钝性分离可将二者分开;颈筋膜中层由舌骨下肌群各肌肉筋膜鞘汇合后向外侧续行汇入颈动脉鞘前部;椎前筋膜浅层向外侧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深层不参与构成颈动脉鞘。颈筋膜中层和椎前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的联结质地韧厚,联结紧密。 结论 颈动脉鞘与颈筋膜各层存在密切的联系,颈筋膜中层和椎前筋膜浅层是构成颈动脉鞘的主体。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颈椎前路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喉返神经在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学特征,为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提供指导.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42具,在颈动脉鞘与气管食管间找到喉返神经,观察脏筋膜结构及其与喉返神经的关系,观察并测量右侧喉返神经脏筋膜穿入点与椎体水平的对应位置关系,观察并测量右侧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内缘交叉点与椎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1) 42具标本中,脏筋膜均完整存在且能被完整推向对侧.(2)右侧喉返神经脏筋膜穿入点在C7T1椎间盘水平6例(14.3%),T1椎体上半36例(85.7%),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内缘交叉点在T1椎体上半8例(19.0%),椎体下半34例(81.0%).(3)左侧喉返神经在T2水平及其以上未见穿入点.结论 (1)颈部脏筋膜完整存在,右侧喉返神经位置相对恒定.(2)无论采取左侧或右侧颈椎前侧入路,均应在脏筋膜外操作.(3)行C6,7椎间盘或以上水平的手术采取右侧入路是安全的而且方便的.C7椎体及其以下的手术以采取左侧手术入路为宜.  相似文献   
75.
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并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61~89岁,平均65.1岁。本组患者以间歇性跛行和根性疼痛为主要症状,无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失平衡,前屈后伸动力位片无不稳定的表现,侧凸顶椎Nash—Moe旋转分级小于等于11°,左右侧屈位椎体间侧方滑移小于等于5mm。计算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前凸角、侧凸角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8.3年(5—16年),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5±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3±32)mL,1例行自体血回输,无异体血输入病例。脑脊液漏1例,经改变体位及换药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无恶化。术后1年随访及末次随访时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视觉模拟评分虽较术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腰椎前凸角减小,但进展缓慢,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侧凸角虽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较好解除压迫,缓解神经症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容易被老年人接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注意责任节段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76.
谢肇  许建中  解志杰  罗飞  单建林  朱灏  秦辉  赵敏 《重庆医学》2003,32(8):1062-1065
目的 比较分析离心管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与正常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 2mRNA、蛋白表达的差别及意义。方法 取 8例离心管构建 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做实验标本 ,以 6例 3周龄兔关节软骨作正常对照。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bax和bcl 2mRNA的表达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ax、bcl 2蛋白。结果 组织工程软骨和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均表达bax和bcl 2mRNA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bax和bcl 2mRNA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间bax/bcl 2的比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免疫组化检测到相应的bax与bcl 2蛋白表达。结论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同样受到bax与bcl 2基因的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1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初次手术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脑脊液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或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滑脱部位、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度)、手术时间及术者年资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01例患者中共有20例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9.95%(20/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手术方式、滑脱程度、手术时间、术者年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LIF与TLIF相比:OR=4.572,95%CI=1.192~17.534)、滑脱程度(Ⅰ度滑脱与Ⅱ度及Ⅱ度以上滑脱相比:OR=0.172,95%CI=0.059~0.500)是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方式和滑脱程度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张双江  冯飞  王开玉  孙海波  包利  贾璞  单建林  唐海 《重庆医学》2021,50(18):3123-3126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骨转换标志物变化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检测指标,为早期防治PMO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骨科50~70岁69例绝经后女性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结果,分为PMO组(44例)和骨质正常组(25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既往病史等,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OC)和甲状旁腺素(PTH).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两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正常组比较,PMO组25(OH)D3水平更低[(22.57±10.48)ng/mLvs.(16.46±7.93)ng/mL],PTH水平更高[(35.89±13.71)mmol/L vs.(44.75±16.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25(OH)D3和PTH水平监测对PMO防治有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颈交感神经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s, CST)与颈筋膜的解剖关系,为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避免CST损伤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 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42具,标本分为两组,第1组30具,观察CST与椎前筋膜浅层(Alar筋膜)的位置关系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在第2组12具,观察CST与颈动脉鞘关系。 结果 在第1组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水平距离椎体中线的距离最小,约20 mm,所有标本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以上均紧密黏贴于Alar筋膜后面,有的甚至可视为被颈筋膜浅层包裹,不易与Alar筋膜钝性分离,当Alar筋膜被向外侧牵开时CST被一并牵开。在第2组中,所有标本中CST均紧贴于颈动脉鞘后面。 结论 CST紧贴于椎前筋膜深面,可随Alar筋膜被自然牵开,在颈椎前外侧入路的手术中不需要辨认、分离CST,仅通过牵开颈筋膜浅层即可对CST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0.
单建林  许建中  周强  王序全  朱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41-4743,i004
目的:比较微载体方法和普通方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一种大规模培养扩增hMSCs的方法。方法: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hMSCs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107个采用微载体培养,另一部分采用普通培养瓶培养,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做出生长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细胞增殖速度(收获细胞数/接种细胞数/培养时间),最终收获的细胞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微载体法接种24h后约87%的h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d后生长加速,约八九天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15~20.倍,细胞增殖速度是普通培养法的3.5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方法所培养的hMSCs都均一的表达CD29和CD44,而CD34,CD45和HLA-DR阴性。结论: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比普通培养更快的速度扩增hMSCs。且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更适合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种子细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