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眭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ACS是在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基础上血栓形成的结果,可以说没有血栓形成就没有ACS。而血小板作为惟一的同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细胞,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研究也显示对于ACS患者,积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使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针对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及释放等环节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作为ACS治疗中的重要策略,应该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并探讨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103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心电图V2~V4导联Tp-Te间期,并采用心率校正得出Tp-Te/.比较患者与健康组V2~V4导联Tp-Te、Tp-Te/平均值的差别;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V2~V4导联Tp-Te、Tp-Te/平均值.结果 急性出血性脑出血患者V2~V4导联Tp-Te、Tp-Te/ 平均值较之于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组V2~V4导联Tp-Te、Tp-Te/ 平均值较之于存活组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可使患者Tp-Te间期延长,Tp-Te间期变化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Tp-Te间期进行研究有助于患者临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留学生教育现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天坛医院急诊科自2010年开始承担留学生的急诊见习、实习带教工作。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提高留学生对急诊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断治疗的PLE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MRI信号特点:9例病变分布均以海马及海马旁回为主,其中4例同时累及双侧杏仁核,3例累及双侧颞叶及扣带回,2例累及岛叶。所有病灶FLAIR均呈高信号,其中7例T1WI呈较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或等信号;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6例增强检查,均无强化。脑脊液及血清学检查:5例脑脊液白细胞、淋巴细胞轻度升高,4例神经元细胞内抗体抗HU抗体阳性。结论 PLE具有较典型的临床及MRI特征,结合抗体检测及其他全身检查,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在穴位局部被感知并转化传递到病变部位发挥效应的过程是复杂的.直至目前针灸的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方式,前期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控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与针效之间关系密切,发现外泌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外泌体具有分布广、来源广、运载物质...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数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可能引起一系列心脏病变,但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4岁,于2018年9月7日就诊。主诉:左侧大腿内侧局限性红肿热痛6d,加重伴溃脓4d(见图1a)。现病史:2周前左侧大腿前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外涂癣痒克星乳膏,内服清热解毒颗粒2d后消退。6d前左侧大腿内侧突发一大小4cm×4cm的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根结坚硬,根盘大小2cm×2cm。2d后红肿扩大至5cm×5cm,根盘增大至3cm×3cm,出现直径为0.5cm的黄色脓头,自行挑破后采用直径6.8cm抽气罐(北京康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负压拔罐3min,排出黄白质稀脓血约1mL,10min后,破溃处有血水流出,2d后红肿扩散为14cmx14cm。  相似文献   
18.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太空总署首创用于宇航生理研究,至90年代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波形分析和模式识别软件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处理,使其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型号的国产阻抗法监测仪也相继问世。基于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本文就其特点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效度。 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CPOT应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按预先设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的筛选、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最终确定纳入荟萃分析的研究。应用Revman 5.3及meta-DiSc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对均数差(MD)和诊断性试验的荟萃分析。 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94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对于CPOT的判别效度,当患者接受非致痛性与致痛性操作时(6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25[95%可信区间(CI):-2.61~-1.89,P<0.001];致痛性操作前和致痛性操作时(8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06(95% CI:-2.59~-1.53,P<0.001)。对于CPOT的效标效度(4项研究),以患者主诉疼痛为参照标准,在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合并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9(95% CI:0.689~0.785,I2=34.7%)和0.789(95% CI:0.737~0.835,I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校标效度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存在阈值效应。 结论对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的操作性疼痛,CPOT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对于CPOT的校标效度,需进一步研究提示疼痛的界值。  相似文献   
20.
AHA/ACCF 2006 晕厥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问题。虽然相当一部分晕厥患者预后较好,但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晕厥者则猝死的危险性极高。因此,对晕厥评估的首要目的是评价其猝死的危险性。已排除心源性晕厥的患者,识别晕厥的病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和他人受到伤害。本文主要对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F)起草的晕厥评估进行编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