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同时期严重程度相当的中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特重烧伤每次300kU,中重度烧伤每次200kU,每日2次,连续使用5~7d。两组创面均外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聚维酮碘)软膏及解毒烧伤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动脉血气分析、创面细菌培养等。结果 应用乌司他丁患者均能平稳渡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围手术期,创面渗出、水肿减轻,28d病死率为0。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度烧伤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度以上烧伤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适用于严重烧伤的急救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选择?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进行.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转染体外培养的第2~6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记录荧光素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用流式细胞术作荧光细胞计数和观察细胞凋亡,通过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和脂质体量转染条件的比较,逐步获得各转染过程中的最佳条件.结果①在6孔板上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所用各转染条件未引起细胞凋亡.②其最佳转染条件为接种细胞数量32.25×104/皿,反义核酸浓度150 nmol/L,脂质体量3 ?L/孔;转染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荧光素聚集.结论获得?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可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5年4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发病率为8.6%;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4.2%。结论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休克、感染等应激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制酸、早期进食、保护胃黏膜、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3H-TdR、3H脯氨酸掺入及MTT比色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核DNA合成和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积雪草甙不仅能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而且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结论】积雪草在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rhGH对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PDGFR)、Ⅰ、Ⅲ型胶原、组织形态学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变化的影响。【结果】用rhGH治疗 5、10d后 ,其创面PDGF、PDGF α受体、PDGF β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强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rhGH组血IGF Ⅰ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 3d。【结论】rhGH可通过增加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6.
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核酸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聚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选择120只裸鼠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6只)、RPMI1640组(R组,6只)、反义寡聚核苷酸1(ASONs1)治疗组(54只)及反义寡聚核苷酸2(ASONs1)治疗组(54只),后两组又分为25,50,100μg/100μl三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又分为治疗7,10,14d3组;分别合成位于Ⅰ型前胶原基因5'端翻译区域21bp的ASONs1和位于第1个外显子与第1个内含子之间22bpASONs2,用微注射法分别将两基因片段作用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含量变化、瘢痕体积变化以及运用光、电镜研究不同剂量反义寡聚核苷酸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s1和ASONs2能使瘢痕体积缩小,在治疗10,14d后,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降低,与C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电镜下见瘢痕结构疏松,胶原纤维变小,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减少,而C组和R组无明显变化。结论ASONs1和ASONs2能够有效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瘢痕增生。Z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组织工程皮肤能作为理想的合适的皮肤覆盖物,以满足临床严重烧伤病人的需求,其中原因之一是未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通过对皮肤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的多层表皮结构通常是由表皮干细胞再生而来,因此,表皮干细胞可能成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但目前我们对它还了解甚少.现就表皮干细胞的有关生物学行为包括一般特性、分布位置、表面标志物、可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aerosol bioelectricity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IL) -8 and IL-10 in wound healing of burned rats. Methods The deep Ⅱ degree scald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Sprague Dawley (SD) rat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1 =20) and control group (n2 =20). The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erosol bioelectricity.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first to eleventh day post-scald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age analysis method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IL-10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wound healing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 00 ± 1. 15 days,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9. 00 ± 1. 34 days. IL-8 and IL-10 were observed mainly in polylmorphonuclear and mononuclear cell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the 1 st day. On the third day, fibroblasts abounded, IL-8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evidently and reached a peak. The peak value (6. 73 ± 1. 36)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2. 85 ± 0. 72, P < 0. 01).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 IL-8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rapidly. IL-10 was expressed in keratode cells and had the peak value in experimental group (1. 24 ±0. 15) and control group (5. 69 ± 1. 32) on the 3rd day. IL-10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gradually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10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from the 3rd day to 11th days post-scalding (P<0. 01). On the 3rd day, both IL-8 and IL-10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expressed abundantly , and there was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 = - 0. 862, P < 0. 01). Conclusion Aerosol bioelectricity can indicate active cells prolifer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10, accelerating burned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在 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 2 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 ,并通过图像分析 ,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头皮 p63的PU值 [阳性单位 (% ) ] (4 2 .17± 3 .10 )最大 ,与面皮、腋部、上臂内侧、前臂内侧、腰背部、手背、足背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背p63的PU值(2 1.19± 6.89)最小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头皮CD2 9的PU值 (2 9.13± 4.99)最大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底CD2 9的PU值 (11.89±1.5 2 )最小 ,阴囊与面皮、腰背、上臂内外侧、手掌、手背、腹部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正常人不同部位多毛组与汗毛组 p63、CD2 9的PU值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3 )躯干组与四肢组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 )屈侧与伸侧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p63、CD2 9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不同 ,头皮、阴阜、阴囊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 ,而其他部位皮肤组织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严重电烧伤全层腹壁及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1992年3月至2006年4月5例严重腹部高压电烧伤采用皮瓣转移或植皮术进行修复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皮瓣转移或植皮术进行修复的5例患者,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缺血坏死;1例术后3小时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重腹部电烧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把握剖腹探查的时机和选择恰当的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