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胰腺癌外科治疗现状胰腺癌是消化系统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5%,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胰头癌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5%。胰头癌外科手术逐渐成为临床的常规手术,包括传统开腹手术以及具备时代特征的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蓬勃发展[1-3],胰头癌外科手术由强调安全性逐渐向追求根治切除转变,其中胰  相似文献   
372.
目的 了解各种胆囊癌分期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不同分期方法对胆囊癌术式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作用。方法 利用检索工具[中文使用中国知网(CNKI),英文使用Pubmed,主题词为胆囊癌和分期、gallbladder cancer and stage],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全球以中文和英文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 胆囊癌分期方法主要有Nevin分期、日本胆道外科协会(JSBS)分期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CNKI的235篇文献中使用Nevin分期为163篇(69.4%),JSBS分期为4篇(1.7%),TNM分期65篇(占27.6%),其他为3篇(1.3%)。Pubmed检索符合要求353篇,Nevin分期71篇(20.1%),JSBS分期14篇(4%),TNM分期261篇(73.9%),其他改良或自创的分期7篇(2%)。结论 Nevin分期早期应用较广,便于记忆,但指导术式选择及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欠佳;JSBS分期及淋巴结分组繁琐,临床使用不够方便;TNM分期详尽、易记,淋巴结分站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并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73.
早期胃癌的淋巴转移及胃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和内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EGC)的发现率有所增加。但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多的争议,从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到标准的D2胃癌根治术,术式繁多,但只有合理地选择术式才能达到改善预后和尽可能减少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的目的。目前早期胃癌的行缩小手术是一种趋势,但是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术式和淋巴清扫范围依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No.12组淋巴结清扫的技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中清扫No.12组淋巴结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43枚,人均4.3枚;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发生转移22例,转移率为21.6%。发生胰瘘4例、淋巴管瘘6例,无吻合口漏、胆漏、术后黄疸、出血等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进行规范区域淋巴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5.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更好地了解胆囊癌变的分子基础,推出新的分子“靶点”化疗药物,可改善病人的预后,靶向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新方法,己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6.
桥本氏病的手术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桥本氏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本对30例手术治疗的桥本氏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3例作TGA和TMA测定,TGA和TGM均为阳性6例,均为弱阳性5例,TGA阳性及TGM弱阳性1例,均为阴性1例。甲状腺B超共做26例,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亢2例,甲状腺癌2例,桥本氏病1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3例,甲亢1例,慢性甲状腺炎6例。术后病理均为桥本氏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26.7%。其中行双侧次全切10例,单侧次全切11例,单侧部分切除活检6例,峡部切除3例。30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远期出现甲低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桥本氏病诊断有赖于TGA、TGM、B超、穿刺细胞学或手术病理学检查。因桥本氏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比例较高,误诊率高,为了确诊和治疗,有选择的对一些病人施行手术,是安全而必要的。在甲状腺手术中施行冰冻活检应视为常规,可明确诊断及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77.
目的:观察大鼠胆管梗阻后内皮素在肝组织及血液中的分泌状况及甘胆酸的变化,探讨内皮素与甘胆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大鼠胆管梗阻后5、10、15、20、25天时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含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内皮素含量随梗阻性黄疸后时间延长而递增,与甘胆酸升高水平呈正相关(P<0.01),说明内皮素可能是参与梗阻性黄疸致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8.
胆道恶性肿瘤(BTC)包括胆囊癌及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癌,具有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解剖部位复杂等特点。手术是BT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病人就诊时即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局部进展、转移性或复发病人只能接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但均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进展为BTC病人带来新希望,但其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79.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东亚地区仍是全球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地区[1]。2011年中国城市和农村胃癌病死率分别为19.66/10万和22.09/10万,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2]。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胃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并无统一方式,日本倾向于术后辅助化疗采用单药治疗的方法,美国则采取术后同步放化疗(INT0116试验)[3]。近几年研究认为,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使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380.
超声刀在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及效果。方法:61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采用超声刀行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分析术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切口2~5 cm,平均4 cm;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3~60 ml,平均10 ml;术后引流量0~60 ml,平均25 ml;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 d。术后无1例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低钙性抽搐等并发症。结论:运用超声刀进行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从而减少创伤,同时具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