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范围较大,危险性较高,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漏为PD手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仍高达13%左右,大约是17%PD手术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为了预防,文献报道有20种方法,大体上包括胰腺残端(胰管)结扎、胰管栓塞或外引流、全胰切除、胰腺断面的浆膜化、胰胃吻合[1,2]、胰空肠6-8针间断缝合[3]、胰空肠套入吻合[4]、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5]和没有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的胰管外造瘘术[6].虽然胰肠吻合方法多种多样,但无一能完全避免胰肠吻合口漏的发…  相似文献   
362.
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与其后方的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下腔静脉(IVC)及主动脉主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胰腺的钩突部分解剖位置尤其隐匿,其前方为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为腹主动脉。又由于胰腺癌具有沿血管和神经向周围侵犯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胰头钩突部肿瘤紧贴甚至侵犯上述血管,造成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及生存时间短 。  相似文献   
363.
壶腹周围肿瘤是指包括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的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只有极少数病例为良性疾患,如胆管绒毛膜瘤、胰管乳头状瘤、十二指肠腺瘤等。壶腹周围肿瘤的早期症状常不典型,进展到中晚期多为肿瘤压迫胰管及其共同开口处,从而表现为无痛性渐近性黄疸和/或不明原因腰背部固性胀痛等,更甚者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或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此时的手术切除率较低,治疗效果欠佳,所以壶腹  相似文献   
364.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3(rhIL-13)对巨核细胞系-Dami细胞原癌基因c-mp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c-mplmRNA的表达。用配体结合实验检测膜蛋白c-mpl的表达。结果:经25μg/LrhIL-13处理过的实验组Dami细胞c-mpl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高24.8%。经100μg/LrhIL-13处理过的实验组Dami细胞膜蛋白c-mpl的表达比对照组高28.5%(P<0.05)。结论:rhIL-13增强了Dami细胞原癌基因c-mpl表达;膜蛋白c-mpl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结合功能正常;rhIL-13促进Dami细胞增殖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原癌基因c-mpl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6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年来经手术治疗的 7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 .8%可触及腹部 (盆腔 )包块 ,5 0 .0 %出现腹痛和腹部不适 ,平均病程 8.2个月。 B超和 CT检查正确定位率分别为 83.2 %和 89.8%。总切除率 80 .2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2 .1%和7.7%。恶性肿瘤切除率为 6 9.5 % ,复发率 40 .0 %。结论  B超检查和 CT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术中活检应非常慎重和小心。首次手术完整切除对降低复发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6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肝癌方法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获得兴起,特别是免疫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显示了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7.
文献报道,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5%~40%。肝尾状叶已不再是肝切除的手术禁区,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尾状叶切除的尝试获得了积极的结果。本文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3月间的13例结直肠癌肝尾状叶转移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价值。  相似文献   
368.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疼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病变而来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处可见4.5 cm×3.5 cm大小Ⅱa胃癌病变(图1A、1B),术前腹部B超、CT等检查均未见胃周围淋巴结肿大,超声分层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活检病理显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  相似文献   
369.
肝癌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癌 (L iver cancer,L 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恶性肿瘤的死亡排位中仅次于胃癌、肺癌 ,居第三 ,每年因患肝癌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 40 %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健康的疾病 [1 ] 。建国 5 0余年来在国家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 ,L C的诊治水平与预后得到极大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早期诊断率、切除率、5年生存率的提高。其治疗模式趋向规范化 ,以前被认为是禁区部位的手术也不再那么神秘。但是 L C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且发展十分迅速 ,临床发现的患者多已属中晚期 ,此时手术切除率较低 ,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严重 ,…  相似文献   
370.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胃和鼻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不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未留置组),128例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留置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未留置组与留置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留置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留置组病人在消化道不适症状(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方面明显优于留置组(P<0.05),且未增加胰瘘、胆瘘、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的发生率(P>0.05);两组在术后30 d死亡及二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未留置组病人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不常规放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安全可行,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减轻痛苦,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