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状况。方法恢复期川崎病患儿30例(患病组),正常儿童20例(正常组)。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病组LVEF、E峰、A峰及E/A都在正常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的Vs和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两组间差异也有有显著性意义;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和Va以及Ve/Va,只在少数室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川崎病恢复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尚正常;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小儿纵向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82.
磁共振脊髓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成像(MR Myelogram,MRM)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了常规MR及MRM检查。结果:58例中10例正常,32例椎间盘突出,12例脊柱外伤,2例脊髓血管畸形,2例脊柱侧弯畸形,全部病例MRM 3D MIP重建显示脊髓结构清晰。结论:MRM与其他脊髓造影方法相比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quiered pneumonia,SCAP)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肺炎患者各4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抗生素、化痰药物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无创或者有创的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给予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在病人人院的第1、3、7天采取其血液标本并且进行血清PCT与CRP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 第1天,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与第7天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内,肺炎组的PCT含量逐渐降低,重症肺炎组逐渐增高;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内,肺炎组的CRP含量逐渐降低,重症肺炎组逐渐增高;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与CRP对于SCAP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4.
MR常规序列及弥散成像对肝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利用兔VX2肝癌模型不同时间在MRT1WI和T2WI及DWI的表现,从而探讨DW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只新西兰实验兔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制作VX2肝癌模型。分别在种植后第4天、1、2、3周进行MRT1WI、T2WI、T2WISIR和DWI扫描。观察不同MR检查方法在肿瘤肿植后不同时间对肿瘤的检出率。结果30个实验动物,肿瘤种植成功25例,成功率81.25%。种植后第四天各种检查方法即可显示肿瘤灶,DWI、T1WI、T2WI和T2WISPIR和的检出率为别为80%、60%、72%、72%,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别。第1、2、3周M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在种植4天和1周后各检查方法检查率的比较中,DWI没有显著差别,其它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别。结论DWI是检查肝癌比较敏感技术,受肿瘤血供的影响很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探讨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肝癌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肺转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笔者根据小鼠尾静脉注射H22细胞数量的不同,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低浓度组(2×104个/200μl)和高浓度组(2×105个/200μl)。每组均于注射瘤细胞后7d、14d、21d处死小鼠,提取小鼠肺脏进行大体及镜下形态观察,并对肺组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瘤细胞后7d,结果显示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小鼠肺组织内成瘤率分别为30%和20%;注射瘤细胞后14d,结果显示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小鼠肺组织内成瘤率分别为70%和40%;注射瘤细胞后21d,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小鼠肺组织内成瘤率为90%,明显高于7d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而低浓度组小鼠肺组织内成瘤率仅为60%。瘤结节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于肺组织内。21d时瘤细胞PCNA增殖指数在40%~50%。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