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内镜鼻窦手术之前,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特点是通过唇龈切开经犬齿窝进入上颌窦。1893年George Caldwell于美国纽约和1897年HenryLuc于法国巴黎分别报告该手术方式。迄今已逾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对手术不同体位改变后对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和妇科手术病人各20例。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min,体位改变后10min行血气分析,并记录麻醉诱导及气腹期间的SBP、DBP、HR及SpO2变化。结果两组病人SBP、DBP、HR、SpO2及血气PH、PaO2观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PaCO2在气腹后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CO2CT下降P<0.01。两组病人改变10min的血气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潮气量和通气频率,使不同体位对血气影响无明显意义,但术中对血气的动态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阴茎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及化学疗法等。1981年村桥勋等首次作了阻断阴茎血流成功治疗阴茎癌的报道。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部分血流暂时阻断法治疗阴茎癌3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操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插置导尿管,肠钳头套上胶皮管,距肿瘤边缘2 cm钳夹阴茎阻断血流,阻断程度以阴茎远端由充血变暗红色,按压以色泽可恢复为准。24小时松去肠钳,阴茎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息肉系泌尿系良性肿瘤。我院自1979年1月~19%年12月共收治1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10 d至3年。全部为单侧发病,左7例,右4例。病变位于上段6例,中段5例。腰酸、腰痛伴镜下血尿8例,肾绞痛2例,无明显症状1例。息肉合并结  相似文献   
15.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 ,手术矫正技术要求高 ,而且并发症多 ,手术成功率低 ,我院1983年至 2 0 0 0年 9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共 2 78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8例 ,平均年龄 5.3岁 ,其中年龄最小 1岁 8月 ,最大 14岁。根据尿道口的位置将尿道下裂分为 4种类型 :Ⅰ型 :阴茎头和冠状沟型 54例(19.4 % ) ;Ⅱ型 :阴茎体型 12 1例 (43.2 % ) ;Ⅲ型 :阴茎阴囊型 76例 (2 7.1% ) ;Ⅳ型 :会阴型 2 7例 (10 .3% )。以上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标准 :阴茎伸直勃起无弯曲 ,排尿通畅 ,尿道前端开口于阴茎头正位。2 手…  相似文献   
16.
100例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探讨引起真菌性鼻窦炎的致病真菌及与临床的关系 ,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指导治疗。方法 :对 10 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通过行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送病理诊断的同时 ,行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接种培养 ,菌种鉴定。结果 :直接镜检霉菌阳性 98例 ;接种培养霉菌阳性 37株 ,其中曲霉菌属 31株 ,包括烟曲霉 14株 ,黄曲霉 10株 ,构巢曲霉 3株 ,灰绿曲霉 1株 ,并发现 3株曲霉新种被分别命名为北京曲霉 ,齐祖同曲霉 ,王端礼曲霉。其它种霉菌有少根根霉 1株 ,尖端足分支菌 3株 ,波氏假性霉样真菌 1株 ,链格孢子菌 1株。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的致病真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其预后与致病菌种和感染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 (acutefulminantfungalsinusitis ,AFFS)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收治的 6例较典型的AFFS病例诊断和治疗过程。其中结合全身疾病病史 ,发热伴颜面部、眼部及鼻部症状 ,影像学 ,鼻内镜及鼻腔分泌物真菌涂片检查 ,在患者就诊的 2 4h内做出初步诊断 5例。在此基础上鼻内镜下行全组鼻窦开放术 ,切除全部坏死组织至露出新鲜创面 5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进行眶内容物切除 1例。术后同时进行原发病治疗以及全身抗真菌治疗 5例。结果  6例病例经过病理、真菌涂片及培养证实为鼻窦黏膜侵袭性真菌感染 ,其中毛霉菌 1例 ,根霉菌 2例 ,链隔孢霉菌 1例 ,曲霉菌 1例 ,毛霉菌根霉菌混合 1例。 1例未在第一时间诊断 ,且未经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于住院第 7天死亡 ,1例抗真菌治疗及清创术后 88d死亡 ,2例分别于治疗后 3 2个月和 6个月死于白血病 ,2例经上述治疗后分别随访 9个月和 11个月无复发 ,后者为本组唯一进行眶内容物摘除者。结论 根据病史 ,眼或颜面症状 ,鼻腔内干痂以及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成像 ,分泌物真菌涂片检查 ,可以在患者到鼻科就诊的 2 4h内做出AFFS的诊断。包括及时彻底的根治性清创 ,足量静脉内二性霉素B注射 ,完全控制原发病以及足够的全身支  相似文献   
18.
刘铭  郭继焕 《工企医刊》2005,18(1):74-74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除消除毒物外,解毒包括2个方面,一是治标(抗乙酰胆碱),二是治本(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有机磷农药属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大量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溶解部位的丝氨酸以共价建结合,形成中毒酶一磷酸化胆碱酯酶,不易水解,临床出现中毒症状。 1 中毒表现大体分3方面的症状:(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  相似文献   
19.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