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大量应用左旋多巴(L-多巴)治疗Parkinson氏病(震颤麻痹)迄今已10年有余。目前,此剂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其近期疗效约为80~90%,远期疗效仍有53~69.8%,但副作用较多。如对不良反应能采取有效措施,则L-多巴的疗效将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对15例服美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加用溴隐亭(Br-C)治疗前后所测定CSF单胺代谢物含量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组的MHPG含量显著降低(P<0.01);Br-C治疗后无明显改变。DA、HVA在Br-C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5-HIAA在加用Br-C后下降22%(P<0.01)。对可能引起CSF单胺代谢物含量改变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苄丝肼多巴为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R04—4602(Benserazide,苄丝肼)与 L-多巴(1:4)的混合剂。苄丝肼的特点为选择性地抑制外周(脑外)多巴的脱羧而不影响中枢(脑内)多巴的脱羧,故用后可使血中有更多的多巴进入脑内变成多巴胺,因而可大大减少L-多巴的用量和减轻外周(胃肠道和心血管)的副作用。国产品苄丝肼多巴已于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是一种少见的疫苗反应,属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它的发生除了与个体敏感性有关外,还与疫苗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含脑组织的疫苗如羊脑培养的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4例经放射学、手术或病理学确诊的脑干肿瘤患者,从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出院患者进行了随访,在随访到的45例中存活10例(最长病程15年3个月,平均病程10年6个月),其中2例恢复正常工作,4例较出院时明显好转。作者认为脑干肿瘤如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少数病例可较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发病率居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亦极高,因此防治本病就显得有特别积极的意义。由于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因素、脑血流及脑代谢的情况、动脉血液动力学以及动脉至动脉的栓塞等的瞭解有了显著的进展,因此 ICVD 的疗法亦日益增多。在国外最初被广泛采用的疗法有抗凝疗法及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T),其后又陆续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震颤麻痹(3例报告及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家族性震颤麻痹3例,并作了家系调查,3个家族中有12个患者,1个疑似患者,男女兼患。介绍了文献中家族性病例的发病率,但遗传因素在病因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尚不清楚,有谓显性遗传,但具不完全外显率;另有谓为多基因遗传,可能与遗传性酪氨酸羟化酶不足有关。起病年龄较非家族性病例早,22岁前起病者占7例。父母为近亲血缘者,其子女发病的年龄早,发病率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脑脓肿是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这种脑脓肿的菌栓不经肺循环,而由右心直接通过缺损的房或室间隔到达左心,或自右心直接进入主动脉,然后进入颅腔,造成脑脓肿,故又称反常脑脓肿(Paradoxical brain abscess)。1814年Farre首先报道1例法乐(Fallot)氏四联症男孩死于脑脓肿。1880年Ballet强调CHD与脑脓肿并存的因果关系。此后世界文献陆续有此两病并存的新病例报道,但为数不多,至1945年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用颠茄生物碱治疗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症)。1946年后,许多疗效较好而副作用较少的抗震颤麻痹合成药陆续出现。过去传统所用的抗震颤麻痹药如安坦、安克痉、开马君、苯甲托品、苯海拉明、氯苯氧胺、邻甲苯海拉明等均具有抗乙酰胆碱(ACh)或/和抗组织胺的作用,有一定的副作用,且疗效不够理想,1961年有人提出人脑中存在着两个神经传递介质的平衡系统,即5-羟色胺(5-HT)-组织胺系统和ACh-多巴胺(DA)系统。各系统之间特别是ACh-DA系统若失去平衡,则会产生震颤麻痹症状。此后有人提出本病的生化改变为脑中ACh和组织胺相对增多,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