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 治疗方药:自拟加减化裁方:萆薢、麦冬、冬葵子、车前子、益智仁、萹蓄、小蓟、山栀、黄芪各15克,木通10克,山药12克,白茅根30克,加水500ml,煎取300m1,每d 服3次。萆薢分清饮:萆薢、车前子各15克,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各10克,丹参30克,白术12克,加水  相似文献   
72.
健康人前交叉韧带的扩散张量成像及其与MRI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半定量传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方法的关联,阐明DTI应用于ACL的可行性及其特征。方法: 健康志愿者31名行ACL常规MRI及DTI扫描。在常规MRI图像上测量矢状位ACL-胫骨角,冠状位ACL-胫骨角,Blumensaat线-ACL角,髁间窝顶倾角,ACL胫骨止点位置。采用DTI对ACL进行评定,将ACL平均分为5个区域(记为1st,2nd,3rd,4th,5th),分别测量各区域的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对ACL进行DTI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结果: 矢状位ACL-胫骨角、冠状位ACL-胫骨角、Blumensaat线-ACL角、髁间窝顶倾角、ACL胫骨止点位置分别为53.00°±2.46°,52.42°±5.15°,12.67°±5.71°,39.41°±2.64°,(24.90±2.84)%。ACL 1~5区(1st~5th)FA值分别为0.611±0.042,0.618±0.051,0.596±0.045,0.566±0.059,0.497±0.072;1~5区(1st~5th)ADC值分别为(1.068±0.216),(1.128±0.268),(1.189±0.197),(1.455±0.423),(1.779±0.384)×10-3 mm2/s。矢状位ACL-胫骨角与2nd及3rd区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429,Blumensaat线-ACL角与1st及4th区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7,-0.633,ACL胫骨止点位置与4th区域的相关系数为-0.59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两组DTI重复资料的各区域FA值及ADC值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DTI能够定量地评价ACL的走行和连接,与ACL半定量MRI测量具有良好的对照,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ACL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对于下一步深入研究ACL病变诊治和大样本数据库的建立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幕上15例,幕下2例;单发15例,2例多发,共24个病灶。MRI表现为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轻到中度水肿,占位效应相对较轻。10例单发者呈团块状,4不规则斑片状明显强化,2例多发者呈环状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在发病部位、水肿形式、强化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74.
目的确定CT校正增强参数能否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鉴别。方法对病理确诊的35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和5例肾嫌色细胞癌分别计算标准CT值和相对强化值,确定cutoff值,并计算肾透明细胞癌鉴别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标准CT值是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鉴别最重要的指标,准确率分别为94.7%、92.4%,敏感性分别为96.7%、95.3%,特异性分别为89.5%、87.2%。相对强化值对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鉴别也具有一定帮助,准确率为89.8%、83.4%,敏感性分别为93.6%、87.3%,特异性分别为81.3%、67.9%。结论标准CT值有助于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茎突侧位中心线垂直投照的方法,以减少其他投照方法带来的几何变形,更便于测量茎突的长短、粗细的形态。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诊断位置条件。方法 对300例茎突投照分成3组进行比较:第1组按茎突侧位片垂直投照的方法,卧位投照法和站立位投照法、中心线都为垂直胶片入射;第2组则按传统的茎突侧位投照方法进行投照摄影;第3组也按传统的茎突正位投照法(张口位)进行。结果 按茎突侧位垂直投照方法进行投照摄影的成功率为98%,而按传统的正位、侧位只有77%。结论 通过3组投照的对比,茎突侧位垂直投照法不但其准确性、简便性、成功率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投照方法,而且放大失真小、几何变形小,便于测量其长短、粗细,有利于对茎突过长症候群、增粗变形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6.
一件漂亮得体的耳饰不仅能给人以华贵之感,而且能掩饰耳部和面颊部的某些缺陷,使之达到尽善尽美。但若配戴位置不佳,不仅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而且还可牵拉耳垂而引起耳垂裂伤,因此耳饰穿孔要特别注意定点。一、耳饰穿孔的最佳定位在选择耳饰穿孔位置时,首先应了解耳垂的局部解剖。耳垂位于耳朵下部,为半圆形,自表向内为皮肤、脂肪和结缔组织,无软骨,由三叉神经的终末分枝——耳大神经支配。耳屏切迹是耳屏与对耳屏间的凹陷处,此标志为选定耳饰穿孔位置的依据。由于耳垂的形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故穿孔部位也应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耳饰穿孔位置应符合人体美黄金分割律。即0.618这个神奇的数字,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和创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可分为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实质型3型。囊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征,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3型中结节或实性部分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且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MRI是一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有效的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MRI影像学的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18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8例垂体瘤包括泌乳素腺瘤8例,促生长激素腺瘤3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5例。其中大腺瘤11例,微腺瘤7例。大腺瘤于T1WI像上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或混杂信号,部分有囊变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壁及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微腺瘤于T1WI像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像上呈中等或混杂信号,半剂量(0.05mmoL/kg)增强扫描呈相对低信号,边界更加清楚。垂体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下陷、部分侵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结论MRI可充分显示垂体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定性、定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P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5.07%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性病变而行SCTE检查者60例、正常志愿者10例,动物实验(8只大鼠).分析各种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了8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0例SCTE检查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动物试验显示50min大鼠小肠充盈最佳.SCTE检查的敏感度97.22%(35/36)、特异度95.83%(23/24)、阳性预测值97.22%(35/36)、阴性预测值95.83%(23/24),高于传统法CT扫描之敏感度76.19 %(32/42)、特异度75%(30/40)、阳性预测值76.19 %(32/42)、阴性预测值75%(30/40),两种方法比较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x2=5.45,P<0.05).结论 ①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②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