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81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脑卒中发病分类亚型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前瞻性监测,对我国七城市1986年至1990年脑卒中发病及其亚型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发病率为216.8/10万,其中长沙最高(315.1/10万).上海最低(125.6/10万),脑卒中分类中脑出血占40.2%,脑梗塞占56.7%。 相似文献
42.
PPARγ激活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ARγ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是一种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 ,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几年研究表明 ,该受体激活后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涉及的病理路径进行调节 ,其激活剂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 ,对 PPARγ激活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开展积极有效的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3.
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变化。方法收集2002年7月~2003年5月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24h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8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做对照。用RT-PCR测定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第3天和第6天及正常对照组空腹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第3天和第6天PPARγmRNA表达值分别为0.233±0.018、0.516±0.027、0.779±0.037,正常对照组PPARγmRNA表达值为0.841±0.065,上述4值两两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降低,最低值在发病后第1天,而后逐渐增加,但至发病第6天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44.
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出血发病进行昼夜时间和月变化的规律分析.将24 h分为12个时段,按1年12个月份进行分析.结果(1)一昼夜各发病时间段之间脑出血发病人数有显著性差异(X2=63.799,P<0.001),呈双峰分布,7~8 am、5~6pm为2个发病高峰,午后1~2 pm为发病低谷;不同月份间脑出血发病人数有显著性差异(r=0.732,P<0.05),呈冬季高夏季低分布;(2)男、女脑出血12时段内发病人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男X2=39.310,P<0.001,女X2= 68.369,P<0.001);男女脑出血月份间发病人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男r=0.627,P<0.05,女r=0.966,P<0.05).结论脑出血发病与昼夜时间有关,呈双峰分布;脑出血发病与月份气候变化有关,有冬季发病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45.
46.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酶学、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肉毒碱检查等相结合,其中肌肉活枪发现肌纤维内脂滴增多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和指标,其具体分型还需进行生化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肉毒碱、维生素、及含有丰富肉毒碱食物等综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明确病因具体分型后可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7.
蓝舌病毒HbC株体外增殖和基因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ero细胞研究了蓝舌病毒HbC株在单层细胞上的增殖特点。证实了:按1PFU的感染复数接种该病毒于Vero细胞,16h后即可出现CPE;22hCPE达95%以上,并在电镜下可见到胞浆中聚集着大量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病毒颗粒和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成熟病毒粒子;24h后细胞出现破碎和大片脱落。结合我室特点,用改良热酚法提取病毒全基因组作凝胶电泳分析,揭示了HbC株基因组图谱基本复合已报道的国际标准蓝舌病毒株基因组图谱特征。但是,HbC株有两个编码非主要结构多肽的基因M4和S10似与标准株有较明显的差异,故推测HbC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型蓝舌病毒。 相似文献
48.
PPARγ激活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γ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小剂量吡格列酮(PPARγ激活剂)干预组、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MCAO前3d分别给予吡咯列酮,每日一次灌胃给药.剂量分别是:小剂量组为10mg/kg·d,大剂量组为15mg/kg·d;生理盐水干预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亦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缺血后24h作为观察时间点,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PARγ激活剂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并且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效果显著;两种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动物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血压变化无影响;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并且呈现出随吡格列酮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脑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当干预剂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PPARγ表达的进一步增加,其所呈现出的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以上提示将PPARγ作为一靶点,利用其激活剂对其进行干预可以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载脂蛋白B基因C7673T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高,给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脑梗死存在家族聚集现象[1]。载脂蛋白B(ApoB)在脂类的转运和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poB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其表型与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研究ApoB基因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旨在探讨ApoB基因C7673T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为研究脑梗死的遗传易患性及其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综合性预防对长沙市社区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1992~1995年,在长沙市区10万人群中开展了脑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其中干预社区人群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研究人群中年龄在35~74岁的200人随机样本进行了膳食营养基线调查和复查。结果与对照社区相比,干预社区人群能量、脂肪摄入量明显减少,分别减少13.6%、15.7%,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干预、对照社区人群钠摄入量分别减少23.7%、13.9%,干预社区比对照社区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干预措施可以改变人群膳食营养,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