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IMRT降低直肠癌患者放疗区域造血活性骨髓的受照射剂量,以其减轻在同期放化疗期间的急性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入组直肠癌初治患者,根据盆腔核磁图像确定造血活性骨髓分布并勾画,并对其进行剂量限定(V5<95%,V10<90%,V20<80%,V30<65%),新辅助治疗方案为IMRT同期化疗(95%PTV50 Gy分25次,2 Gy/次),同期每周奥沙利铂50 mg/m2,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放疗期间每天2次)。结果 共 35例Ⅱ、Ⅲ期患者完成入组和治疗方案。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7%(6例)、红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1例)。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造血活性骨髓 V5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均显著相关(P=0.005、0.002、0.017)。结论 根据MR确定的骨盆造血活性骨髓受量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1863420。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 3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 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 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 249例。全组 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 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 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采用4DCT技术研究胃癌术后辅助放疗中吻合口的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方法 前瞻性纳入8例经毕Ⅰ式吻合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和控制残胃充盈条件下,进行疗前、疗中共4次4DCT扫描。以术后置入吻合钉为观察对象,评价吻合口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并分析残胃体积变化与分次间动度的关系。组内差异行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吻合口分次内动度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别为(2.4±2.3)、(2.1±2.0)、(5.6±4.0) mm,上下方向上的显著大于左右、前后方向(P=0.000、0.000)。分次间动度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别为(6.1±6.6)、(3.3±3.0)、(4.8±4.3) mm,分次间动度各方向间相近(左右:前后,P=0.064;左右:上下,P=0.156;前后:上下,P=0.161)。在左右方向上分次间动度显著大于分次内动度(P=0.018)。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内边界分别为24.2、10.3、18.3 mm。结论 经毕Ⅰ式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时应考虑到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吻合口合理内边界在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可分别外放24.2、10.3、18.3 mm。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对40例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与单独用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比对,对两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有差异的与流式细胞仪分型对照.结果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的结果和FCM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免疫表型分析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了更有力的帮助,对M0和MAL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较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更好.结论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更好地进一步分型.  相似文献   
86.
正1参加人员主持人: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张保教授病例汇报人: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史玉强医师讨论嘉宾: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高强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徐震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郭君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放射科于海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刘跃平教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 617例女性患者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LC)、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随着DCIS收治病例数逐年增多,保乳手术比例逐渐增加,但全乳切除术仍然为主要手术方式。共 374例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术,160例患者接受保乳术及放疗,83例患者仅接受保乳术。术后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有 366例(83.6%)接受内分泌治疗。45例(7.3%)患者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全组 5年LC、DFS、OS分别为98.4%、97.5%、98.9%。单因素分析显示 Her-2阳性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19)。尽管全乳切除术组较保乳术加或不加放疗组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三者总生存结果相似。全乳切除术比单纯保乳术有较高的LC及DFS。结论 DCIS具有极好的预后,保乳术组及全乳切术组总体生存结果相仿,但全乳切除术组可获得最佳LC。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未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 1~2个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AUC值和校正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共 270例患者纳入研究,87例(32.2%)存在NSLN转移。中位年龄46(21~80)岁,中位SLN送检个数4(1~10)个,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20(10~41)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SLN宏转移、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01~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41)。乳腺癌NSLN转移Nomogram预测模型AUC=0.70,当预测患者的NSLN转移率≤15%时,假阴性率仅为10.5%。结论 Nomogram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腋窝处理时的决策参考,对于NSLN转移概率低的患者可以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放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 (CBCT)分析肝癌患者术后简化调强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临床靶体积(CTV)误差。方法 12例肝癌患者放疗前、后均行CBCT。在瘤床放置金属标记,配准框包全所有金属标记,不包括肋骨、椎体等骨质,使用自动骨性配准。若放疗前平移误差>3 mm和(或)旋转误差>3°则行在线校位后重复CBCT。12例患者共行214次CBCT成111组数据,111组可计算分次间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CTV误差,70组可计算分次内CTV误差。计划靶体积(PTV)边界计算公式为2.0∑+0.7σ(∑为系统误差,σ为随机误差)。结果 x、y、z方向上分次间CTV平移误差分别为 -0.03、-0.43、1.02 mm,∑分别为1.50、5.89、1.97 mm,σ分别为1.76、4.13、2.42 mm;分次内平移误差分别为0.04、0.86、-0.46 mm,∑分别为0.46、1.14、0.31 mm,σ分别为0.95、1.38、0.91 mm。PTV边界在x、y、z方向上分别为4.5、15.0、5.8 mm。结论 肝癌患者简化调强放疗时CTV误差不可避免,使用术中放置瘤床金属标记行CBCT获得的数据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90.
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期间收治的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所有病例经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胃肠道原发3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共14例,其余部位53例.结果 结外DLBCL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龄、男性略多见、全身症状少见、Ⅰ~Ⅱ期多见、一般状态较好、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多为中低分.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78.9%,原发胃肠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其他原发部位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37.0%、74.6%.全组病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S评分、结外受侵>1个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对5年总生存率有影响.结论 结外DLBCL为一组异质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部位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