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对40例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与单独用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比对,对两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有差异的与流式细胞仪分型对照。结果骨髓涂片免疫组化的结果和FCM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免疫表型分析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了更有力的帮助,对M0和MAL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较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更好。结论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更好地进一步分型。  相似文献   
62.
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具有治疗指数狭窄和出血并发症频繁的弊病,华法林仍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物。不同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达到相同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不同个体的用药剂量可能相差20倍之多。华法林的治疗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多态性、体重指数、年龄等及其他药物因素等,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应用华法林时需注重个体化用药及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多种基因可影响华法林的药物代谢,其中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及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综述以上两个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定量试验(TB-IGRA )在肺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结核组(43例)、非肺结核组(38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全血、血清及痰液进行 TG-IGRA、结核抗体、抗酸染色、痰 TB-DNA检测,分析TB-IGRA敏感性、特异性等诊断方法学指标,并且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TB-IGRA敏感性为81.4%(35/43),特异性为91.2%(62/68),阳性预测值为85.4%(35/41),阴性预测值为88.6%(62/70),抗酸染色、结核抗体、TB-DNA敏感性分别为48.8%,44.2%,65.1%,IGRA和其他3种试验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3例肺结核患者中,凃阳组和凃阴组IG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5%,72.7%(P=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GRA在四种方法中敏感性和准确度最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肺结核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分析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对伴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能从术后辅助放化疗中受益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4年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R0切除且>D1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分期为T3~4N0~1M0、TxN2~3M0期的297例患者,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76.1%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随访率为92.3%.全部患者5年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57.9%、52.2%、70.6%、71.7%.多因素分析确定Borrmann分型、淋巴结检出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和术后病理分期为4个主要影响因素(因其中任一种因素同时对3个生存率都有影响,χ2=3.94~16.34,P<0.05),并以此4个因素组合成预后良好组(0个因素)、预后较好组(1个因素)、预后较差组(2个因素)、预后不良组(3~4个因素).上述4个预后分组的OS,DFS,LRFS,DMFS率分别为85.7%、61.0%、58.6%、38.6%(χ2=31.20,P<0.01),85.2%、61.3%、48.1%、31.8%(χ2=31.88,P<0.01),94.4%、77.8%、64.4%、57.2%(χ2=18.36,P<0.01),87.9%、75.0%、74.2%、55.5%(χ2=19.30,P<0.01).结论 局部晚期胃癌R0切除且>D1淋巴结清扫术并接受术后化疗患者长期生存仍较差,具有≥2个预后不良因素患者生存率低、复发率高,可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high-risk group among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urative resection and more than D1 dissec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for proper adjuvant therapy.Methods 297 patients who met the following enrolled cri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reated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4, primary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cancer, underwent curative gastrectomy and more than D1 lymphadenectomy, pathologically staged as T3-4N0-1M0,or TxN2-3M0.The overall survival (OS),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local-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 and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 were calculated, and possibl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61 months.The follow-up rate was 92.3%.The 5-year OS, DFS, LRFS and DMFS were 57.9%, 52.2%, 70.6% and 71.7%, respectively.Four independent prognostic variables identified for OS, DFS, LRFS and DMF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Borrmann type (Ⅰ+Ⅱ/Ⅲ+Ⅳ), total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s (>18/≤18), number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0-3/≥4), and 6th AJCC TNM stage (Ⅱ+Ⅲ a/Ⅲ b+ⅣM0)(χ2=3.94-16.34,P<0.05).If one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was scored as 1, according to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four prognostic factors, four risk groups were generated as low (score:0), low-intermediate (score:1), high-intermediate (score:2) and high risk group (score:3 or 4).The 5-year OS, DFS, LRFS and DMFS were 85.7%, 61.0%, 58.6% and 38.6%(χ2=31.20,P<0.01) in low risk group, 85.2%, 61.3%, 48.1% and 31.8%(χ2=31.88,P<0.01) in low-intermediate risk group, 94.4%, 77.8%, 64.4% and 57.2%(χ2=18.36,P<0.01) in high-intermediate risk group and 87.9%, 75.0%, 74.2% and 55.5%(χ2=19.30,P<0.01) in high risk group.Conclusions Even with R0 resection and more than D1 lymphadenectomy, the outcome was poor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two or more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s.Prospective study is warran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医院自身需要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实现检验标本全程条码化管理.方法 结合医院实际确定LIS功能模块,将检验申请、采样、签收、计费、检验、审核、报告发放、质控、查询、耗材控制等工作流程整合一体,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门诊"一卡通"就诊系统进行无缝连接.结果 LIS建立后,优化了传统检验工作流程,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报告的及时性、查询的方便性.结论 LIS的建立推动了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尤其是合并感染的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期待找到SLE患者的免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共150例SLE患者(其中58例合并感染)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数据。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中CD19+B细胞的绝对细胞数目、百分比显著增高,而CD16+CD56+NK细胞的绝对数、百分比显著下降(均P<0.01);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均P<0.05),而干扰素-γ明显降低(P<0.05)。与非感染SLE患者相比,感染性SLE患者发热(27.6%vs 12%)、浆膜炎(39.7%vs 19.6%)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皮疹(3.4%vs 30.4%)、关节炎(8.6%vs 34.8%)发生率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与非感染性SLE患者相比,感染性SLE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绝对数显著下调[1040.5(655.3~1436.8)vs 716.5(406.5~1115.8)]、CD4^(+)T细胞绝对数下调[366(239.8~525.5)vs 234.5(162.75~373.3),均P<0.01]。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绝对数量与红细胞沉降率(rs=-0.392,P<0.001)和C反应蛋白(rs=-0.178,P=0.026)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分布异常,下降的CD3^(+)T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成负相关,感染性SLE患者具有更低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因此,对SLE患者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对判断是否感染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局限于盆腔的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膀胱综合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 均接受放疗, 其中42例接受同步化疗, 3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 43例放疗前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访观察患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膀胱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 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 其中尿路上皮癌63例;Ⅲ期64例, Ⅳ期4例。中位随访76个月, 晚期泌尿道反应2级7例, 消化道反应2级2例, 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除8例因膀胱内肿瘤未控失去膀胱功能外, 其余患者均保持了正常膀胱功能。局部复发17例。同步放化疗组11例, 局部复发率为26.2%(11/42), 非同步放化疗组6例, 局部复发率为22.2%(6/27), 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远处转移23例(包括2例局部复发伴远转), 其中同步放化疗组10例, 远处转移率为23.8%(10/42), 非同步放化疗组13例, 远处转移率为48.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 3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 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 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 249例。全组 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 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 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 617例女性患者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LC)、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随着DCIS收治病例数逐年增多,保乳手术比例逐渐增加,但全乳切除术仍然为主要手术方式。共 374例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术,160例患者接受保乳术及放疗,83例患者仅接受保乳术。术后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有 366例(83.6%)接受内分泌治疗。45例(7.3%)患者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全组 5年LC、DFS、OS分别为98.4%、97.5%、98.9%。单因素分析显示 Her-2阳性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19)。尽管全乳切除术组较保乳术加或不加放疗组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三者总生存结果相似。全乳切除术比单纯保乳术有较高的LC及DFS。结论 DCIS具有极好的预后,保乳术组及全乳切术组总体生存结果相仿,但全乳切除术组可获得最佳LC。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未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 1~2个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AUC值和校正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共 270例患者纳入研究,87例(32.2%)存在NSLN转移。中位年龄46(21~80)岁,中位SLN送检个数4(1~10)个,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20(10~41)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SLN宏转移、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01~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41)。乳腺癌NSLN转移Nomogram预测模型AUC=0.70,当预测患者的NSLN转移率≤15%时,假阴性率仅为10.5%。结论 Nomogram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腋窝处理时的决策参考,对于NSLN转移概率低的患者可以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