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弯曲形水冷微波消融针在膈顶部肝细胞癌治疗的操作优势、安全性、有效性和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膈顶部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弯曲形水冷微波消融针在腹腔镜下膈顶部肝细胞癌微波消融的操作优势、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弯曲形水冷微波消融针在膈顶部肝细胞癌的治疗与直形针相比,操作优势显著,避免了胸腔入路引起的气胸、胸腔感染、膈肌损伤、支气管胆管漏等并发症,安全有效。 结论弯曲形水冷微波消融针在膈顶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操作优势明显,安全、有效,值得在膈顶部肝细胞癌的操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2.
刘虎  李巍松  胡波  李春  马先文  李涛 《安徽医学》2019,40(6):649-65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技术治疗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在单孔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探查及腹膜外内环口疝囊结扎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阴囊血肿及皮下气肿等发生,1例(0. 83%)患儿出现脐部穿刺孔大网膜脱出。术后1~2 d出院,术后门诊随访1个月,5例(4. 2%)患儿出现皮下线结反应,无一例患儿出现疝复发、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技术治疗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器械要求不高等优点,适合在有腔镜手术经验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ARF)的精确度。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9至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对4~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非散瞳屈光度数筛查及综合性眼科检查。对其中疑似眼部异常儿童及主动接受详细检查的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CR)检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目屈光筛查仪与CR检查屈光度数的差异,并用Bland-Altman法评估二者的一致性。参照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AAPOS)2013年发布筛查指南中的标准,以CR检查结果判定受试儿童是否具有屈光性ARF,并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敏感性标准、Matta/Silbert标准、AAPOS2013标准、阿拉斯加州盲童探索组织2012标准、特异性标准)判定受试儿童屈光性ARF的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屈光性ARF的最佳截断值作为最佳转诊标准。结果共有1986名儿童行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年龄(4.57±0.29)岁,包括1084名男童和902名女童。双目屈光筛查仪的检查成功率为99.04%(1967/1986)。共有1892名儿童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取得了检测数值,其中1827名(96.56%)儿童可在3次检测内获得可信结果。共有538名儿童接受了CR检查,除外1名被双目屈光筛查仪直接识别为"远视"的儿童后,剩余537名儿童进行了屈光度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目屈光筛查仪较CR低估球镜度数[0.75(0.50,1.25)D与1.25(1.00,1.75)D比较;Z=-10.36,P<0.01],高估柱镜度数[-0.50(-0.75,-0.25)D与-0.25(-0.75,0.00)D比较;Z=-11.10,P<0.01],低估等效球镜度数[0.63(0.38,0.88)D与1.00(0.75,1.50)D比较,Z=-13.33,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分别有96.28%(517/537)、95.34%(512/537)、96.65%(519/537)儿童的双目屈光筛查仪及CR检测值在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的95%一致性界限内。CR检查结果显示47名儿童(8.74%)具有屈光性ARF,以此为金标准,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判定屈光性ARF的敏感度为63.83%~97.87%,特异度为53.36%~97.56%,约登指数为0.51~0.80,阳性预测值为16.73%~74.51%,阴性预测值96.57%~99.62%。ROC曲线计算得出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散光性ARF的最佳转诊标准为散光度数>1.38 D。结论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ARF的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4.
刘杰  刘虎 《中国医疗设备》2013,(11):143-145
本文分别介绍了贝尔克血液透析机在工作中所遇到的血路、水路和电路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5.
硅胶上斜肌肌腱延长术治疗Brown's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superior oblique tendon sheath syndrome)又称Brown's综合征,由Brown在1950年首先报道,多为先天性,表现为患眼在内转位时不能上转或上转严重受限,内转时被动牵拉试验阳性,在外转和第一眼位时上转受限程度极小.  相似文献   
116.
我院购置的DYD型脑电图仪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脑电信号进行二次处理,将定量脑电波参数值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直观综合性较强,定位准确,为颅内病变的诊断,以及大脑功能定量分析的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无创而科学的手段.该机配置了长城386微机和CR-3240打印机(4色彩打印机).正常情况下能从显示屏上看到:功率谱地形图、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棘波地形图.同时可存取,打印脑地形图.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寻求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证据.方法 前期通过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方法(MMCT),将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中获得的微细胞杂交克隆Ne08/C5F-1~10和大鼠肝癌细胞株CSF,分别被接种到6~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皮下进行自发转移实验,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微细胞杂交克隆均能皮下成瘤,微细胞杂交克隆的自发转移实验发现有6个杂交克隆出现肺转移表型的明显抑制(P<0.05),其中2个杂交克隆肺转移表型发生完全抑制.结论 人8号染色体对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SF的成功导入改变了CSF的转移表型,提供了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直接的功能证据.  相似文献   
118.
正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处理较棘手的情况。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以从肝脏转移灶切除术中获益,并且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脏切除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宽。但在胃癌肝转移的患者中,因为肝转移灶通常为多发、散在、左右两叶转移,仅有少数患者适宜行肝脏切除术,目前仅有少数有关胃癌肝转移行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切削痂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在面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面部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实验组切削痂植皮术后应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第7、14天创面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实验组感染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削痂植皮术后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面部深度烧伤创面,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Activator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MBT appliance)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例混合牙列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Ⅰ期采用Activator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每位患者均拍摄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曲面断层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硬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SNB角增加2.9°,ANB角减小2.9°,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mm)减小3.5°,下颌体长度Go-Gn(mm)增加3.0mm,前面高N-Me(mm)增加5.6mm;软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鼻唇角Cm-Sn-UL增大7.2°,颏唇沟角Li B’Pg’增大12.1°,面凸角Ns-Sn-Pos减小2.0°,上唇-审美平面Ls-E(mm)减小1.6mm,下唇-审美平面Li-E(mm)增大2.1mm。治疗结束时磨牙和尖牙均为安氏Ⅰ类关系,前牙覆盖明显减小,侧面型有所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显著改善上下颌骨骨性关系。Activator能有效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