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针刺、闪罐、艾灸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闪罐、艾灸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22例,并以单纯针刺治疗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闪罐、艾灸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自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94-94
目的:观察黄芪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性脑梗塞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塞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并以单纯针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静息状态下腰背痛受试者岛叶功能活动及连接特点。 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腰背部疼痛时(向腰背部肌肉注射3%高渗盐水)静息态fMRI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计算受试者在不同状态下双侧前、后岛叶的功能连接情况,选用spm8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疼痛状态下静息态岛叶的功能连接数据,并比较前、后岛叶的功能连接差异。 结果受试者在腰背痛状态下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2±1.96)分。受试者在腰背痛状态下岛叶与额叶、丘脑、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与后扣带回、楔前叶、颞叶、中央旁小叶、小脑扁桃体的功能连接减低;此外顶下小叶与前岛叶功能连接增强,与后岛叶功能连接减低(P<0.001,K≥10)。 结论静息态下腰背痛受试者的岛叶功能连接存在异常,这可能与疼痛刺激引起一系列认知及情绪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第103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的解释众说纷纭。如对“有柴胡证”,有的认为是指“邪气在表里之间”(如成无己);有的认为是指“少阳病”(如尤在泾);也有医家认为是指“柴胡正证”(如刘栋);还有医家认为是“言往来寒热”一证(如郑重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欠完整或欠妥的。因为从《伤寒论》的有关原文来看,“柴胡证”当包括少阳病的主证、阳微结和热入血室。少阳病的主证,是邪入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如101、232、233条),病属热证。阳微结是太阳表证未解,邪热刚入阳明,热结尚浅所致,邪气一半在表(太阳),一半在里(阳明),与少阳病的主证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是不同的。但与少阳病却同属半表半里热证。热入血室,是妇女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 ,以中医补肾健脑、益气填精为主 ,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 6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6 3例病人中 ,男性 39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大者 54岁 ,最小者 5岁 ,5~ 10岁 12例 ,10~ 16岁 38例 ,16岁以上 12例。职业方面 ,学生 4 2例 ,干部、工人各 6例 ,农民 6例 ,待业人员 3例。病程最短者三个月 ,最长者二十年 ,其中三个月至半年者 2 4例 ,半年至二年者 33例 ,二年以上者 6例。所有病人都有反复的、长期的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易感冒等症状。所有病例都经瓦特氏位 X摄片 ,揭示有不同程度的鼻窦腔狭窄 ,鼻粘… 相似文献
18.
刘自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3):83-83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封穴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西药组,分别予以鱼腥草注射液封穴及奥硝唑+头孢曲松静滴、奥硝唑+头孢曲松静滴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联合组及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l%、69.23%,复发率分别为12.28%、16.67%。结论:鱼腥草封穴联合奥硝唑及头孢曲松能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治愈率,降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之有毒无毒并无绝对界限,即使在中药书中未注明“大毒”、“有毒”的中经,用之不当,也会发生副反应。分析其原因大致与中药的多成份性,有效成分在人体含量过高或作用过强,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中药的偏性和整体调节作用,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有关。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20.
腰背痛患者静息态fMRI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静息状态下腰背痛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的特点. 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招募的15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健康者作为受试者,向其右侧腰背部肌肉注射0.3 mL30g/L的高渗盐水制造腰背痛模型,采用3.0T MR仪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进行静息状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疼痛及非疼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的局部一致性差异. 结果 与正常状态相比,腰背痛受试者ReHo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前额叶内侧、左额下回、右额中回、右小脑扁桃体、右脑桥、右岛叶、右尾状核、右楔前叶、右海马旁回、后扣带回;ReHo减低的脑区有:右颞上回、左颞中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海马旁回、左梭状回、左前扣带回、左顶上小叶、右顶下小叶(P<0.005,体素值≥10). 结论 静息状态下腰背痛患者部分脑区存在脑活动区域一致性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