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立论依据】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机制不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手段。目前研究发现:(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组织中均存在异常蛋白聚集物明显增多,它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而损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2)对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形成的髓鞘的损伤早于神经元。(3)髓鞘上存在单羧酸盐转运体1(MCT1),其功能是向神经元轴突转运营养物质。(4)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模型小鼠中,髓鞘MCT1明显降低。据此,我们提出假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聚集物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首先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降低其MCT1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少突胶质细胞向轴突的能量物质转运,最终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证实这一假说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思路】 以阿尔兹海默症(AD)模型小鼠为代表,比较其与正常对照小鼠相同发育阶段的MCT1表达情况,明确少突胶质细胞向轴突转运能量物质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观察氧化应激反应与MCT1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MCT1的分子伴侣CD147等在其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结合动物行为学观察,从整体功能方面说明其效应。 【实验内容】 (1)正常对照小鼠和AD模型小鼠在相同发育阶段的MCT1表达情况(已完成部分实验)。(2)AD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与MCT1变化的关系及其调控途径。(3)行为学观察小鼠运动功能和精神神经症状的变化。 【材料】 PS1/APP双转基因AD小鼠、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分子生物学等常规试剂、行为学检测设备等。 【可行性】 (1)理论方面:如前所述,现有研究证据已高度提示少突胶质细胞向轴突的能量物质转运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2)实验方面:实验所需的设备、技术、试剂和动物等均为常规条件,本实验室均已具备。 【创新性】 少突胶质细胞的髓鞘包裹了神经元轴突表面积的99%,但其重要性一直未受重视。本项目正是从少突胶质细胞这一全新视角,探讨其向轴突转运能量物质功能的变化,以期阐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2.
染色体的变化可使编码序列直接改变,或是对某些基因的调控异常,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肿瘤,本就胃癌细胞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作一综述,这对阐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住院T2DM患者216例,依据AHI分为A组单纯T2DM(AHI<5共49例);B1组T2DM合并轻、中度OSAHS(AHI 5~30共119例);B2组T2DM合并重度OSAHS(AHI>30共48例),分析AHI与Hcy、肝酶的关系。结果 Hcy水平B2组高于B1组和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较A组Hcy水平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水平B2组高于B1组,B1组高于A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B2组高于B1组和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较A组ALT水平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AHI升高3组AST水平有升高趋势,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34.
35.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 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 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神曲制备过程中配料比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溶剂和提取方式对酸碱配伍药对中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黄连-甘草药对为研究对象,以水和7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包括混合或单独煎煮与回流,考察不同溶剂和提取方式对黄连-甘草药对中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采用RP-HPLC测定甘草酸及甘草苷、盐酸小檗碱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8 min,19%A;8~35 min,19%~50%A;35~36 min,50%~100%A;36~40 min,100%~19%A)和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检测波长依次为237,345 nm。结果: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提取率排序为混合乙醇回流(100.0%)>单独乙醇回流(98.2%)>单独水煎(80.3%)>混合水煎(54.6%);以甘草酸为指标,提取率排序为混合乙醇回流(100.7%)>单独水煎(99.8%)>单独乙醇回流(97.8%)>混合水煎(69.0%);以甘草苷为指标,提取率排序为混合乙醇回流(98.5%)>单独乙醇回流(93.6%)>单独水煎(91.3%)>混合水煎(66.9%)。混合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会产生大量沉淀,经水洗涤后,小檗碱、甘草酸、甘草苷转移率均>88%。结论:溶剂和提取方式对黄连-甘草药对中有效成分提取率影响较大,提示含酸碱药对的方剂在临床汤剂应用中更适合分开提取,而工业生产中以乙醇提取为最佳。  相似文献   
37.
西医疾病的辨证分型是中西结合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难题,以往的辨证分型方案主要是基于专家经验建立的,由于缺乏客观依据,难以形统一的、被广泛承认的标准.本文探讨怎样通过隐结构分析为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况.  相似文献   
38.
从医学模式转变中看家庭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恩格尔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现代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至今已近20年。这其问,医学界就医学模式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39.
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高发于中国南方,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与EB病毒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利用前期已经设计和克隆好的EB病毒(EBV)已知和预计的编码基因作为cDNA探针,用于研制EBV微阵列。利用能高产EBV病毒颗粒的B95-8细胞作为检测对象,观测基因芯片检测的效果,已确定是否将来用于临床检测。方法:87个EBV基因探针通过一对设计于载体多克隆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探针被打印在Corning玻片上。通过与Cy3标记的B95-8细胞cDNA进行杂交反应,检测B95-8细胞内EBV基因表达。RT-PCR验证检测。结果:利用构建的EBV芯片,成功地在B95-8细胞中检测到了几乎所有的EBV潜伏基因的表达,随后RT-PCR验证了该结果。结论:我们成功地构建了EBV微阵列,且设计的EBV探针检测是有效的。但EBV微阵列是否可以用于鼻咽癌标本的检测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ApoM基因启动子区T-788C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等对675例ACS患者(ACS组)和63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poM基因启动子区T-788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ApoM基因启动子区T-788C多态性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poM基因启动子区T-778C 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AC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冠状动脉疾病易感因素后,ApoM基因启动子区T-788C C等位基因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14,95% CI为1.08 ~2.86,P<0.01).结论 ApoM基因启动子区T-778C多态性与ACS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