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析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及3D模型组,各20例。常规手术组治疗中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并进行传统手术治疗,3D模型组术前则通过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并做好常规术前准备,依据术前规划开展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模型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3D模型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模型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手术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促进疗效提升,为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5月15日~17日,为认真贯彻落实武警部队首长关于疗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疗养工作在武警部队建设中保健康、保战斗力、保和谐、保稳定的作用,总部后勤部政治部、卫生部在杭州联合召开了武警部队疗养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人才、技术”等长期制约疗养业务建设的“瓶颈”问题进行了研讨,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疗养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乳宁Ⅱ号及其拆方对乳腺癌VEGF、f1K-1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乳宁Ⅱ号方(主药:生黄芪、太子参、当归、枸杞、天门冬、淫羊藿、鹿角片、米仁、莪术、八月札、露蜂房、山慈菇)的作用机理,将体外培养的MA891细胞接种在小鼠右腋皮下,然后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A)、环磷酰胺(CTX)组(B)、CTX 乳宁Ⅱ号(C)组、乳宁Ⅱ号组(D)、扶正组(E)、被动邪组(F)。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2倍的上述各种药物治疗。21天后处死小鼠,运用免疫组化和PT-PCR方法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1K-1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B、D、C、E、F组都能减少VEGF、f1K-1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中C组效果最好,D组次之。提示:抑制VEGF、f1k-1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可能是乳宁Ⅱ号的作用机理之一;乳宁Ⅱ号与化疗药CTX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发碘油肺栓塞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分析肝癌行TACE术后发生碘油肺栓塞7例患者的术前肝脏CT、术中DSA检查、术中所用的碘油量及化疗药物剂量、术中术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片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给予吸氧、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它支持治疗后好转。随访观察20天至2个月,复查胸片正常。7例病例病灶直径均大于10cm,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的5例,碘油用量超过20ml的5例。结论:碘油肺栓塞常发生在巨块型肝癌,且多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碘油用量多超过20ml,术中正确仔细的处理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改良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子宫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各部位血管构筑。方法:应用单宁酸一氯化铁法(TA—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子宫不同位置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显微摄影。结果:子宫壁出现类似电镜负染色效果,组织结构灰黑色,血管双线条状,分支明显,过管壁切面可见内皮细胞或平滑肌;子宫动脉进入肌层分支并形成一、二级血管网和多支环状动脉,环行动脉或二级血管网发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粘膜,形成密集的三级毛细血管网。结论:经灌流的子宫标本较长时间保存在媒染固定液内,导致血管外结构也被媒染;子宫壁有三级血管网;每个子宫有多支环状动脉;各段子宫血管构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电镜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手段 ,在医学科研和疾病诊断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近 1 0年我院将光镜与电镜密切配合进行病理诊断 ,现将相关材料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本组 2 35例标本 ,多为光镜病理疑难诊断病例。每例经石蜡切片 ,先行光镜诊断 ,然后在光镜引导下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做出最后病理诊断。标本来源 :①新鲜活检组织 (包括冷冻切片时获取的组织 )。②外检大标本 ,常规取材时有意留取电镜标本 ,以上均固定于戊二醛。③光镜下不能诊断 ,回顾性电镜观察甲醛固定的标本 ,按电镜要求取材 ,缓冲液浸泡 ,再用电镜常规制片…  相似文献   
7.
老龄大鼠嗅球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电镜下观察老龄大鼠嗅球内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方法:2%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固定液灌流大鼠,取嗅球,制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突触小球、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和刷细胞数量减少,核膜断裂,染色质外溢,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固缩或形成髓鞘样小体。结论:嗅球内突触小球和神经元减少,细胞器老化可能是导致老年性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通过造瘘口切口取标本,行肠吻合及输尿管吻合)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通道术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将60例需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通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组(试验组)及传统下腹正中切口辅助技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05.0±18.9) min vs.(117.0±17.7) min,P<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03±1.50 vs. 5.40±1.69,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8.27±1.86) d vs.(9.70±1.87) d,P<0.05];术中出血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60±155) mL,对照组:(271±154) mL,P=0.78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4例,其中2例为肠梗阻,1例造瘘口旁疝,1例尿路感染;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其中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组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乳癌术后方”对 35 8例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 ORTCQLQ -C30 ,对 35 8例乳腺癌患者运用“乳癌术后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并设对照组 96例。结果“乳癌术后方”治疗 6个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认识功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生活质量总评价各项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提示该方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及临床病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为特点.20世纪80年代,顾伯华、陆德铭、唐汉钧等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并首次把本病收入在<实用中医外科学>中,这一概念目前已被中医界所公认.现将1993年1月至2004年2月在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所收治的149个住院病例,从发病情况、症状表现、病理情况、病情程度、治疗结果等方面予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