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两种相互补充的策略。一种策略是表达蛋白质组学,观察某种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整体表达,并分析不同情况下表达图谱的变化;另一种策略是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旨在定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细胞内信号转  相似文献   
102.
<正> 患者女性,62岁。右上腹部隐痛两年,时有发热,双眼巩膜间歇性黄染。平素于卧位时有灼心,反酸,食物反流感,故喜欢半卧位。查体:肥胖,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脾及胆囊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尿胆红质阳性。血总胆红素2.0mg%,直接胆红素1.5mg%,间接胆红素0.5mg%;黄疸指数40单位。GPT390单位。超声:肝脾及胆囊不大。胸部后前位像:心后缘可见圆形透亮区.胆囊平片:未见阳性结石影.胃肠钡餐透视:食管下段迂曲,部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粘膜病变中c-met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D44x45的表达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114例不同胃粘膜病变c-met、PC-NA、CD44v6基因表达;快速脲酶法和W-S法检测HP感染。结果 HP阳性与HP阴性相比较c-met,PCNA与CD44v6均有显著升高。HP感染的胃粘膜病中,c-met基因蛋白与CD44v6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正相关,PCNA与CD44v6之间也有显著正相关且与胃粘膜增殖程度有关。结论 HP感染促进了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促进了胃粘膜癌前病变向癌转变过程中相关癌基因的表达。HP感染使相关癌基因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十分密切,寻找与乳腺癌发生、病理、治疗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XRCC是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XRCC1及XRCC2基因的多态性已被研究与多种肿瘤易感性及生物学行为有关。本实验研究XRCC1 和XRCC2 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及预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鲜血标本中XRCC1 Arg399Gln、XRCC2 C41657T、XRCC2 G4234C多态,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分析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XRCC1 Arg399Gln 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 XRCC1 Arg399Gln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不存在相关性(P>0.05);XRCC2 C41657T、XRCC2 G4234C 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无显著相关(P>0.05);XRCC2 C41657T C/T和T/T基因型的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XRCC1 Arg399Gln G/G、XRCC2 C41657T、XRCC2 G4234C 基因型可能均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XRCC2 C41657T C/T和T/T基因型的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食管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2004年食管鳞癌患者80例(胸上段癌4 例,胸中段癌56例,胸下段癌2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人和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再分为抗癌+抗Hp治疗及单纯抗癌治疗组各4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rarry 银染色检测Hp, ELISA法检测血中抗HpIgG抗体. 结果: 对照组食管Hp的感染率为21.25%(17/80),实验组为92.5%(74/80),两组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率为10%(8/80),实验组为55%(44/80),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术后抗癌+抗Hp治疗组Hp的感染率为12.5%(5/40),单纯抗癌治疗组达90%(36/40)(P<0.05),随访3年抗癌+抗Hp治疗组食管癌复发率为22.5%(9/40),单纯抗癌治疗组食管癌复发率为42.5%(17/40)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CIK细胞体外增殖回输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3例患者采用CIK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总有效率为37.2%;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占治疗人数的41.86%,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回输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副反应的观察护理,可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肌肉特异基因C10orf71参与病理性心肌肥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转录因子MEF2通过调控肌肉特异表达基因在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目前,MEF2下游靶基因所知甚少。方法和结果我们使用自主研发的cardiosignalscan对人、小鼠和原鸡的全基因组核心启动子序列进行筛选,发现了111条启动子区含有MEF2保守结合位点的基因。整合EST表达序列数据库后,我们发现C3orf43和C10orf71是两条受MEF2调控同时在肌肉特异表达的新基因。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表明,C10orf71在病理性心脏肥厚中显著升高1.6倍(P=0.012),提示C10orf71可能参与了病理性心肌肥厚病程。结论 C10orf71是一个新的受MEF2调控的在肌肉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并可能参与了病理性心肌肥厚病程。  相似文献   
108.
免疫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标志.方法 免疫PCR方法检测血清抗p185蛋白抗体,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185蛋白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抗p185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0%,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p185蛋白抗体均为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抗p185蛋白抗体显著高于非癌患者和正常人(P<0.01).p185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抗p185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9.2%,明显高于p185蛋白阴性表达组,血清p185抗体测定与p185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检测血清抗p185蛋白抗体是检测组织p185蛋白理想的替代工具.抗p53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9.
乳腺癌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肿瘤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ECT全身骨显像同时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结果 ①血清CEA,CA125和CA15-3测定值与阳性率在骨显像阳性组均有显著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②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当三项全阳性时,骨转移的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三项肿瘤标志物全阴性时,骨转移阴性预测值为90%.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和帮助乳腺癌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变化对病情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SF-3000以及凝血仪检查乳腺癌80例和良性乳腺疾病80例术前及术后全血以及凝血功能。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组PLT、MP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对照组PLT、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及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动态观察乳腺癌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预后因子,而凝血功能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发展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对防治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