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337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847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297篇
  11篇
中国医学   260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同期行18F-PSMA-1007 PET/CT和mpMRI检查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68.4±6.4)岁, 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5.70(16.07, 100.00)ng/ml。30例中14例PET/CT淋巴结阳性, 7例mpMRI淋巴结阳性。术前临床T分期:T1期1例, T2期20例, T3期6例, T4期3例;危险度分层高危29例, 中危1例。30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 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同时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0例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癌, 其中10例盆腔淋巴结阳性。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 按照盆腔淋巴结转移例数计算诊断效能, 18F-PSMA-1007 PET/C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难治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抗感染思路与技巧。方法:对成功参与治疗的典型难治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原体、宿主、药物等环节分析难治的原因,总结对策。结果:对于难治性肺炎,应明确其难治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方案,可提高抗感染成功率。结论:临床药师应全面提升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掌握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具备分析临床信息并以药学专业优势制定相应治疗策略的能力,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CT定位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所用资料32例,均为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术,并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尿激酶灌洗。结果 32例患者中,成功治愈的患者数为26例,有6例患者死亡。在死亡患者中,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有2例,死于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死于颅内感染的患者有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1例。微创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总有效率为81.2%,病死率为18.8%。手术后患者进行CT复查,患者血肿消除时间45 d的有19例,血肿消除时间为65 d的有19例,血肿消除时间为67 d的患者有7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科技手段,其具备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率高的优势,对降低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疾病的病死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住院药房药学人员工作量的测算,得出按现工作流程和工作量所需的人员配置,为管理者及同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工时测定法对本院住院药房现有20名药学人员每日的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观察与计时,将测量结果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各个流程的药学人员工作量分类汇总。结果:测量出9项住院药房工作项目平均操作时间,匡算出住院药房实际所需药师人数约为20名。结论:工时测定法可以科学测算药房药师工作量,住院药房药师人数应以药房实际工作量为依据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5.
秦伟  王鑫  刘磊  庞磊  王静 《中国药房》2014,(11):984-986
目的:合成姜黄素与丙酸酐的不对称反应产物——1-(4-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化合物1)。方法:以姜黄素和丙酸酐为原料,吡啶为催化剂,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进行不对称反应,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1,并进行核磁共振结构表征,以收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投料比、温度、时间、吡啶用量)。结果:制备得到了化合物1(收率:81.2%,纯度:99.0%),并经结构表征证实。化合物1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姜黄素与丙酸酐比为1∶1.5(m/m),反应温度为30Ⅸ,时间为30 min,吡啶用量为0.5%。结论:以确定的反应条件可得到目标化合物1。该工艺操作简便,收率和纯度高,可为姜黄素结构修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18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30例,将这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命名为合并组,将其他的150例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命名为单纯组,回顾总结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病程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分析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多集中在老年人。在乏力和下肢水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差、腹胀、肝掌和黄疸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水、消化道出血上、胸水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上的特征为: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乏力,下肢水肿的症状明显,容易并发腹水和胸水。在临床上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防治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胸心外科174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纵隔、胸腔双引流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5±6.28)岁,术后行纵隔、胸腔双引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2.36±5.24)岁,术后常规单纯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2.6%,P〉0.05)。纵隔、胸腔双引流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术后3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71.86±7.43)hVS.(123.12±10.05)h]、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5%VS.26.9%)、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6.7%VS.32.1%)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6例,失访17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食管癌手术中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non-TMG)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1年8月,对62例non-TMG行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术。男24例,女38例。年龄18~67岁,平均31岁。根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8例,Ⅱb型15例,Ⅲ型2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标准( MGFA)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110 min。术后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1~5 d,平均2.0 d。术后7天内脱离呼吸机57例,超过7天5例。62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显示胸腺增生,合并胸腺外脂肪(心包及双侧心膈角)内查见胸腺小体22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4.2年。完全稳定缓解31例,药物缓解17例,微小症状表现6例,改善8例。结论胸部CT扫描尚不能根据胸腺本身“体积”大小判断胸腺增生与否。术中应重视迷走胸腺组织清除。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non-TMG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Supreme喉罩、i-gel喉罩三种通气方式在小儿全麻手术气道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小儿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Q组)、Supreme喉罩(S组)和i-gel喉罩(I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手法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记录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I组苏醒时间、麻醉时间更短(P<0.05)。插管后,S组和I组心率上升幅度明显低于Q组;拔管后,S组和I组通气更好(P<0.05)。S组首次置入成功率90%,I组93%,两组纤支镜检查对位准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痛和罩体带血情况S组、I组均低于Q组。结论喉罩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确切,与Supreme喉罩相比,i-gel喉罩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