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32篇
  7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研究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肠道菌群、胃肠激素水平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膳食纤维组,各54例.待两组患者均恢复肠鸣音、且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持续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的肠道菌群组成、胃肠激素水平和肠粘膜屏障功能.结果: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膳食纤维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内毒素、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膳食纤维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可改善SAP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3.
24.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郑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肝脏肿瘤患者 82 例,对其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价值。 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2 例患者共 104 个病灶,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有 36 个和 68 个,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良恶性肿瘤分别为 52 个和 52 个,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良恶性肿瘤分别为 48 个和 56 个,超声造影诊断的特异度、灵 敏度、准确度均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上对肝脏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时, 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80例,依据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和疼痛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量(FEV1)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有效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早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POAG患者36例(36眼)。方法 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行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POAG患者12例(12眼)为观察组,行内路小梁切开术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2、3、5天、1周、1个月时眼压、视力、并发症和使用降眼压药的种类。主要指标 眼压、视力、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种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最高眼压分别为(34.08±8.21)mmHg和(37.75±8.61)mmHg(P=0.46),观察组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75±11.89)mmHg、(21.23±8.72)mmHg、(15.00±2.22) mmHg,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6.08±5.63)mm Hg、(22.08±11.48)mmHg、(16.05±5.25)mmHg,两组术后眼压整体变化趋势随时间降低(P<0.001),两组间术后眼压波动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77)。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降眼压幅度分别为53.09%±15.19%和55.68%±15.63%(P=0.64)。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分别为(2.67±0.99) 种和(3.08±0.72)种(P=0.16),术后1个月时分别下降至(0.17±0.58)种和(0.96±1.33)种(P=0.0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术后眼压反跳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54.17%(P=0.03)。前房积血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62.5%(P=0.21)。观察组和对照组睫状体脱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75.0%(P=0.004)。观察组中,8眼(66.7%)术后生活视力提高,4眼(33.3%)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0眼视力降低;对照组中,20眼(83.3%)术后生活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4眼(16.7%)视力降低(P<0.001)。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在术后1个月时降眼压作用相似。联合手术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眼压反跳发生率较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7.
刘璐 《中外医疗》2014,(3):166-166,168
为提高收集的医疗安全信息的完整性、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同时确保主动自愿报告系统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该院对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陈士铎在《外经微言》《辨证录》《本草新编》中的气机升降理论。方法:从理、法、方、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论:陈氏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治疗气机升降失常时,强调气不足这一病因,提出补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44例。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指导,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每天引流量、肺活量以及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27%)显著低于常规组8例(18.18%),综合组每天引流量、肺活量以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肺活量,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更加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形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均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光镜观察,并对21例病例进行随访,观察EIN临床病理形态。结果40份标本中35份为局灶性,5份为小范围弥漫分布。EIN病变区域与周围非病变区域对照明显,腺体分布区域与间质分布区域比1:1,腺体均有异常增生拥挤,且为不规则型。腺体之间间质部分已有纤维化趋势,腺体结构部分呈复杂化。结构拥挤区域腺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无极性,细胞呈复层,间有出芽与搭桥,大小不一,多为非典型性,核膜有不规则增大,核变圆形或梭形,核浆比值大,呈空泡状,染色质变粗且呈粗粒状分布,有明显核仁,胞浆嗜酸性变,显著区别于周围非EIN区域。细胞分泌现象大部分消失,细胞纤毛消失,EIN区域多为1~15cm线性长度。结论根据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相关诊断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能够提高诊断可重复性,也更利于病理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标准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