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CT能谱成像鉴别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鉴别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向膀胱内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GS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0例膀胱后壁癌及21例突入膀胱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以40~140keV条件下在病灶及前列腺组织内取ROI,获得4组不同keV水平的CT值及CT能谱曲线;分析其差异,计算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50~70keV条件下,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组织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keV条件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keV时CT值差异最大(t=-5.776,P=0.002)。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与前列腺组织之间不同keV条件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的CT值在60~90keV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keV条件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40keV条件下差异最大(t=-4.711,P=0.001)。膀胱后壁癌能谱曲线斜率(k=0.86)明显大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曲线斜率(k=0.25)。结论 CT能谱成像可较准确地区分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MRI诊断局限型巨淋巴结增生(LCD)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病理学确诊的LCD患者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学结果对比。 结果 25例LCD中,位于纵隔10例,颈部3例,腹膜后12例;均为透明血管型,以单发病灶为主(24/25,96.00%),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23/25,92.00%),边缘多光滑规整(23/25,92.00%);MR平扫16例为T1WI均匀等稍低信号、T2WI均匀稍高信号,4例病灶内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3例T1WI及T2WI为边缘裂隙样低信号,2例T2WI中心区低信号;动态增强扫中,6例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均匀强化,2例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延迟期持续均匀强化,3例动脉期软组织区域显著强化,延迟期见分隔样强化,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内见线状及裂隙样不强化影;病灶包膜强化完整、连续。DWI中4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稍高信号、4例为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2例中心区裂隙状低信号;病灶实质区平均ADC值为(1.78±0.14)×10-3 mm2/s,液化、囊变区平均ADC值为(2.98±0.51)×10-3 mm2/s 。 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LCD的发生部位、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尤其对病灶包膜的显示更清晰;DWI在显示病变范围和内部结构方面较常规MRI更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量化分析鉴别浆膜腔积液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体检或者肿瘤复查等原因进行能谱CT扫描并经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6例,并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良性浆膜腔积液(包括肝硬化性、心衰或肾衰性、炎症性、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浆膜腔积液(胃肠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脏转移和卵巢恶性肿瘤所致)。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这些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Kev水平(40~140)Kev CT值、有效原子序数,再比较良性与恶性上述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混合能量CT值:良恶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良恶性积液在低能量(40~50Kev)的CT值有差异;在高能量图像上(80~140)Kev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60~70Kev单能量(接近于混合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有效原子序数:良、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7.54±0.21)高于恶性组(7.31±0.20)。结论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单凭常规混合能量及60~70Kev的CT值是无法鉴别的;而低能量图像(40~50Kev)的CT值在良恶性积液的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原子序数对积液性质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为鉴别浆膜腔积液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多参数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1.5T MR插入有限脉冲响应(IFIR)序列评估脾静脉(SV)与肠系膜上静脉(SMV)在门静脉(PV)内的分流及走行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3种不同的饱和带预加方式对36位受试者进行3次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在ADW 4.4工作站上行MIP重建,观察SV及SMV在PV中的分流、走行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流清晰度及走行分型的评估。 结果 方式1:36位受试者均示SV与SMV共同供血PV,不能分辨SV与SMV血流的分流及走行。方式2:36位受试者中20人(20/36,55.56%)清晰分辨,8人(8/36,22.22%)隐约可辨,8人(8/36,22.22%)无法分辨出SV在PV中的分流与走行;28位可分辨者中,12人SV走行于PV中央,3人走行于PV周边,10人走行于PV上半部,3人走行于PV下半部。方式3:36位受试者分流清晰度与预饱和方式2相同;28人可分辨者中,3人SMV血流走行于PV中央,12人走行于PV周边,10人走行于PV下半部,3人走行于PV上半部。 结论 1.5T MR IFIR序列无需造影增强即可清晰观察SV与SMV在PV中的分流及走行。  相似文献   
85.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fat in the postganglionic segment of the brachial plexus nerve.The use of short T1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 may improve signal strength of the brachial plexus postganglionic segment.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with phase-cycled and short T1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 clearly displayed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nerve,together with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volume rendering and othe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is also suitable for providing accurate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of the site,severity and scope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相似文献   
86.
扩散张量成像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突出强调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病理改变情况。腹部DTI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腹部脏器的DTI研究予以综述,主要关注DTI在肝脏、肾脏及前列腺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3.0T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fMRI-BOLD)技术对急性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血氧水平改变的评估。材料与方法 16只健康SD大鼠,其中3只死亡出组,13只入组大鼠分别在结扎单侧输尿管前、结扎后1h及解除结扎后1h进行常规MR轴位T2WI及冠状位BOLD扫描。观察T2WI像上不同组别间双肾皮髓质信号及解剖结构改变,分别进行信噪比对比分析;在ADW4.4工作站进行BOLD图像重建,测量三次扫描双肾皮髓质R2*值,分别进行R2*值的对比分析。根据患侧肾盂扩张率不同,将其分为重度梗阻与轻度梗阻,并将其与R2*变化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解除组患侧肾盂恢复率不同,将其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并分析其与梗阻程度及R2*变化率的关系。结果 T2WI像上梗阻前大鼠双肾皮质、髓质信噪比分别一致,双肾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梗阻后大鼠患侧肾实质信噪比均较梗阻前明显增高,皮、髓质分界欠清,肾盂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解除组患侧肾实质信噪比高于梗阻前组,低于梗阻后组,皮髓质分界清晰,肾盂扩张不同程度恢复,健侧肾较梗阻前均未见明显变化。梗阻前组大鼠左、右肾髓质R2*值均高于相应肾皮质;左肾与右肾皮质、髓质R2*值无统计学差异。梗阻后组患肾髓质R2*值低于梗阻前组髓质R2*值,患侧肾皮质R2*值与梗阻前组无差异;健侧肾皮质R2*值略低于梗阻前组,髓质R2*值略高于梗阻前组。解除组患肾髓质R2*值低于梗阻前组,高于梗阻后组,患侧皮质R2*值与梗阻前、后组皮质R2*值无统计学差异;解除组健侧肾皮质R2*值略低于梗阻后组,髓质R2*值略高于梗阻后组。轻度梗阻R2*变化率低于重度梗阻。缓解组的梗阻程度及R2*变化率均低于未缓解组。结论 3.0TfMRI-BOLD技术通过测量R2*值能反映肾脏皮、髓质在正常情况下及急性单侧输尿管梗阻时氧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虚拟平扫(virtualnon—contrast,VNC)技术替代常规平扫对结肠癌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4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增强的能谱成像(GemstoneSpectralImaging,GSI)扫描,通过对三期增强图像进行碘.水基物质分离,生成相应的VNC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四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及三期VNC)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四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测量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四组图像组间两两比较;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分别计算四组图像显示病灶对浆膜侵犯情况的准确率,并以卡方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常规平扫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显示的准确率,并以百分数做对比分析。结果两位医师对四组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0.700);常规平扫、动脉期VNC、静脉期VNC三组图像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分别为0.51、0.87、0.75、0.49,动脉期VNC、静脉期VNC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均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三组VNC图像显示的病灶对浆膜面侵袭情况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的显示以常规平扫为标准,其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动脉期VNC及静脉期VNC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无区别,且二者显示结肠癌病灶较常规平扫更加清晰,对浆膜侵犯的评估与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的显示与常规平扫无差异,可以取代常规平扫用于结肠癌的评估。  相似文献   
89.
双能CT主要包括双源CT与能谱CT,两种CT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实现虚拟平扫。虚拟平扫的优点包括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获得多组影像等。双能CT虚拟平扫已经在头颈部、胸部、腹部等全身多个系统得到应用。就双能CT虚拟平扫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与进展予以综述,重点介绍双能CT虚拟平扫在各系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因临床怀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动态增强CT扫描的332例患者,根据患者首诊时间分为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含碘270 mg/ml)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含碘350 mg/ml)2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别分为3个亚组,BMI≤22 kg/m2为A1组或B1组,22 kg/m2<BMI≤25 kg/m2为A2组或B2组,BMI>25 kg/m2为A3组或B3组.均采用能谱CT设备扫描.A1组采用管电压80 kVp,50%自适应统计迭代(ASIR)重组;A2组采用管电压100 kVp,50%ASIR重组;A3组采用能谱成像模式,管电压为80、140 kVp瞬时切换;B组均采用管电压120 kVp,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组均注射对比剂100 ml,对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图像灵敏度(FOM),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两组总碘量.A、B两组的3个亚组间(A1和B1、A2和B2、A3和B3)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NR、FOM、CTDIvol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例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分析,328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A组169例,其中A1组78例、A2组30例、A3组61例;B组159例,其中B1组63例、B2组35例、B3组61例.A1、A2和A3组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9±0.52)、(4.16±0.65)和(4.13±0.69)分,B1、B2和B3组分别为(3.70±0.69)、(3.91±0.70)和(4.18±0.66)分,A1组评分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P<0.01);A2与B2、A3与B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和A3组CNR分别为18.35±3.66、14.12±2.78和20.10±6.96,B1、B2和B3组CNR分别为12.02±3.01、11.82±2.77和13.32±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9、3.33和6.11,P均<0.01).A1、A2和A3组FOM分别为68.28±33.78、30.41±10.87和26.78±17.76,B1、B2和B3组FOM分别为18.08±9.05、14.21±7.12和11.7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1、7.20和5.14,P均<0.01).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为(5.48±1.33)、(6.87±1.39)和(16.87±0.00)mGy,B1、B2和B3组分别为(9.12±2.87)、(11.02±3.28)和(18.47±5.84) mGy,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较B1、B2和B3组降低39.91% (3.64/9.12)、37.66%(4.15/11.02)和8.66%(1.60/18.47).A组每例患者检查总碘量为27 000 mg,B组为35 000 mg,A组较B组每例患者总碘量降低22.86%(8 000/35 000).结论 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行能谱CT腹部CTA检查时,可根据患者BMI采用相应的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