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581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合成 5 ( 3′ 吲哚基 ) 唑衍生物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色氨酸为原料 ,与取代的苯甲酸在DCC催化下脱水缩合得到酰胺 ,再通过DDQ苄位氧化和分子内环合生成 5 ( 3′ 吲哚基 ) 唑。用DPPH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合成了 11个 2 取代苯基 5 ( 3′ 吲哚基 ) 唑衍生物 ,其中化合物 2 1和 2 2的活性比维生素E强约 3~ 4倍 ;化合物 2 9的活性与维生素E相近。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中有 3个化合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有可能开发成为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TIMP-1和TIMP-2在喉鳞癌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喉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IMP-1和TIMP-2在喉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3%和68.6%,分别高于癌旁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7%和11.4%(P<0.01)。TIMP-1和TIMP-2的mRNA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TIMP-1和TIMP-2随喉鳞癌进展表达下降,人工上调其表达可能成为喉鳞癌生物学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放化疗同步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331例常规剂量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结束当日查血常规,确定白细胞减少程度,对低于标准者随机分为3组,即单用G—CSF组(第1组);G-CSF 中药煎剂组(第2组);G-CSF 中药煎剂 肌苷注射剂组(第3组);从化疗结束后第2日起,第一组,单用G-CSF注射剂150μ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共用8天~10天;第2组,G-CSF同量同法用4~6天并分别在化疗开始、结束时加用中药煎剂各5剂;第3组,G—CSF同量同法用2~3天,中药同2组,并加肌苷200—4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用10~12天。结果G-CSF组不能按期完成化疗者占本组患者40%;G-CSF 中药煎剂组,不能按期完成化疗者15.6%;G-CSF 中药煎剂 肌苷注射剂组,不能按期化疗者仅3%。结论在恶性肿瘤放化疗同步治疗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有利于减小其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使常规剂量放化疗方案顺利完成,同时减少了医疗开支。  相似文献   
44.
张杰  冯锐  刘晓玲  张文晓  刘灿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4-1545
目的 观察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对3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通过B超检验和患者临床症状对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子宫肌瘤体积缩小30%以上且B超回声明显增强者197例(65.67%);瘤体缩小30%以下和(或)B超回声明显增强者94例(31.33%);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重庆某小学409名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类型和特征,为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AAT)调查409名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比较其性别差异.结果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仅达到中等,约有3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性别差异逐步缩小.结论四、五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人际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学习策略和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46.
内皮抑素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及人喉癌生物治疗新方法。方法 建立人喉癌Hep-Ⅱ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用药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查及电镜观察。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o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瘤体积及瘤重/鼠净重,经t检验P值<0.05或<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抑瘤率为45.9%。病理学检查及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少见,可见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PCNA及VEGF表达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5、<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皮抑素可显著抑制人喉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7.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研究发现,咽鼓管内存在表面活性物质,它的功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似,其作用为降低表面张力,降低咽鼓管被动开放压力。如果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功能障碍,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继而导致耳部疾病。本研究在建立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中应用表面活性物质以及其和不同的药物配伍,来比较它们对OME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8.
肋间神经痛系指一个或几个肋间发生经常性疼痛的疾病。其症状是: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针刺或刀割样疼痛,时时发作,剧痛时可放射到背部,在咳嗽、深呼吸或用力过猛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49.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钢  刘衍玲  张大均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4-1065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结论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50.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