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病人,女,40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7 d于2009年4月29日入院.无腹痛、腹胀、发热,无体重改变.查体:一般状况好,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右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检、凝血项目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和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4.3 cm×4.5 cm×6.8 cm偏低回声团,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可见1.5 cm×1.9 cm、1.0 cm×1.4 cm无回声区.CT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于肝左叶紧贴第二肝门见异常密度肿块,大小约5.6 cm×4.6 cm,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5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9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4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 ml,除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1年内随访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胆囊结石患者有选择性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利用小干扰RNA(siRNA)手段下调人胰腺癌BxPC-3、AsPC-1细胞中S100A4表达后对细胞凋亡、增殖、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S100A4特异的siRNA转染人胰腺癌BxPC-3、AsPC-1细胞,以RT_PCR检测转染前后S100A4蛋白表达变化;转染前后BxPC-3细胞生长曲线检测BxPC-3、AsPC-1细胞增殖能力;TUNEL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变化;MTT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RT_PCR结果显示BxPC-3、AsPC-1细胞转染SlOOA4siRNA48h后,S100A4mRNA表达明显下调;S100A4siRNA转染后BxPC~3、AsPC一1细胞增殖下降;TUNEL结果显示转染后凋亡明显增加;MTT结果显示,BxPC-3细胞对照组吉西他滨IC5。为(9.95士0.34)mmo[/L;阴性转染组吉西他滨IC50为(9.641±0.434)mmoI/L;干扰组吉西他滨IC。o为(1.182±0.175)gmol/L;AsPC一1细胞对照组吉西他滨IC50(64.15±3.41)mmol/L;阴性转染组吉西他滨IC50为(65.19±4.4)mmol/L;干扰组吉西他滨IC50为(1.962±0.113)mmol/L,P〈0.05。结论:S100A4沉默后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提高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提示S100A4可能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NF-κ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肺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 2、 4、 8、 12 h 和24 h 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肺组织NF-κB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肺脏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肺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伤后各组肺组织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8 h 内快速上升,在8h 出现高峰(P<0.05).伤后各组逐渐出现肺泡腔变窄,肺泡壁增厚;肺充血,肺间质水肿.电镜下4、 8、 12、 24 h 组逐渐出现线粒体肿胀、溶解.结论 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肺组织NF-κB表达活性增强,与肺脏组织病理损伤基本一致,NF-κ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继发性肺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F-κ 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 2和24 h组,伤后各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TNF-α含量,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 h和8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肝内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 h和12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相关分析表明NF-κB与TNF-α、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可能在促进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使TNF-α表达增多来共同介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探查,实验组在开腹探查后行暂时性胃肠管保护(开腹后简单快速缝合或钳夹封闭胃肠破口)并放置吸引管持续负压吸引。检测伤后两组6h血气、血常规、降钙素原、白介素-6、器官功能(氧合指数、休克指数、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所有死亡和观察结束动物均进行处死后尸检,并统计伤后存活率。结果 两组在伤后均未出现即刻死亡,对照组1只在术后即刻死亡,2只在下送途中死亡,其余在24h观察期内全部死亡,6h内存活率41.6%(5/12);实验组术后24h观察期全部存活,6h内存活率100%。按照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组中位数为27(22,29),对照组为23(20,29),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h对照组较实验组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对照组感染指标较实验组明显增高[白细胞(...  相似文献   
57.
我院1992~2007年收治老年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患者共98例,均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并作T管引流术。本文对老年人拔T管的时机作一探讨,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男42例,女56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8.5岁。并存病:糖尿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冠心病13例,合并胆囊结石78例。本组病例中因急性胆管炎探查胆总管者58例,因一般胆管结石者40例,伴黄疸者44例。2拔T管时间术后2~4周80例,6周16例,8周2例。以上均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下端通畅。3结果出现腹膜炎症状者6例,其中4周以内拔管者5例,6周拔管者1例。主要表现为立即出现右中上腹部疼痛,有的蔓延到全腹痛,伴恶心或呕吐,具有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典型腹膜炎体征,随后体温及血象均升高。讨论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的目的,简言之,探查胆道通畅的情况、取出其中结石或蛔虫和消除炎症。放置T管时间一般为2周,若为了支撑吻合口则应延长时间,3~12个月不等,必要时应予以冲洗。拔T管指征:1除上述放置时间外,胆管与十二指肠应完全通畅;2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粪便颜色正常,尿胆素(-);3巩膜皮肤黄染消退,胆红素趋向正常;4抬高或...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液中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伤道细菌学特点.方法 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伤道分泌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血液的细菌培养及菌群分析,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实验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血浆内毒素于伤后8h达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均于伤后12h达到高峰.伤后8h,伤道的每克组织细菌数为(5.93±0.78)×105,达到感染的临界值;弹道局部渗出物中均有表面菌群,伤后4h开始各组可检测到肠道菌群,血液菌培养阳性,可检测到表面菌群和肠道菌群.结论 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发生了脓毒症,其可能参与了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9.
60.
江川县1994~2003年学生常见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常见病(视力低下、沙眼、龋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肠道寄生虫)是目前危害学生健康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学校卫生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县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掌握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规划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对云南省江川县10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