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期间3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本组38例胰头癌患者中有3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1.6%,1年累积生存率为38.7%,2年累积生存率为12.9%。2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远处转移与肿瘤大小(rs=0.421,P=0.008)及TNM分期(rs=0.746,P=0.000)有关,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有关(rs=0.543,P=0.001),肿瘤大小也与TNM分期有关(rs=0.475,P=0.003)。3单因素分析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表明,性别(P=0.045)、肿瘤大小(P=0.004)、分化程度(P=0.003)、TNM分期(P=0.000)、远处转移(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与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的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07)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4 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的结果显示,中、高分化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低分化患者(χ2=11.356,P=0.003);TNMⅠ+Ⅱ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Ⅲ+Ⅳ期患者(χ2=15.970,P=0.000);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远处转移患者(χ2=9.248,P=0.00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的预后明显好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χ2=10.144,P=0.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关系密切,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在胰头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1-01~2007-12-01该院手术切除的胰头癌组织38例,另取1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样本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胰头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 05%(27/38),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未见S100A4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654,P=0. 000)。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肿瘤直径、是否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胰头癌患者S100A4阴性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阳性组(P 0. 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NMⅣ期为参照,TNMⅠ期和TNMⅡ期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保护因素(P 0. 05),而S100A4阳性表达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升高与胰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为全面了解江川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减少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江川县辖区内的71个行政自然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核因子-κB与肝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各种形式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近年来有关NF-κB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及其与肝损伤关系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结果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细胞中。在各种原因引起肝损伤时它可被诱导活化,活化的NF-κB可通过对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和活化因子转录活性的调节影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肝损伤。结论NF-κB在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成为肝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夹闭胰头部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lung injury,SAP-LI)的动物模型.方法:将SPF级健康♂SD大鼠2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组,每组70只.再分别将每个分组中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7个分组,包括0、6、12、18、24、36、48h组,每组10只大鼠.SAP-LI模型组用16cm弯止血钳夹闭胰头2h后松开.假手术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10次后放回其解剖位置.正常对照组除麻醉3h外不做任何处理.在造模完成后,分别于相应各时间点采集血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胰腺组织标本.行血淀粉酶、总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行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检测,行肺组织、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造模大鼠均存活.SAP-LI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12h(5052.1U/L±114.9U/L,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12h(75.2%±5.8%,P<0.05)达到峰值,大鼠肺灌洗液蛋白与血清蛋白比值36h(0.009021±0.000107,P<0.01)达到高峰;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36h(1.2001±0.0443,P<0.01)达到最小值.SAP-LI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造模后随时间进程胰腺炎呈加重表现,肺组织损伤36h最重.SAP-LI模型组血清淀粉酶与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肺湿干质量比均呈正相关(r=0.794,P<0.01;r=0.365,P=0.00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湿干质量比呈正相关(r=0.356,P=0.003).肺湿干质量比、肺灌洗液蛋白与血清蛋白比值呈负相关(r=-0.717,P<0.01).胰腺病理学评分与肺脏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r=0.934,P<0.01).结论:通过夹闭胰头部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肺损伤动物模型,36h为肺损伤最严重的时间点,也是我们建模的最佳时间点.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目的:探讨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伤后各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TNF-α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水平,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水平、肝组织TNF-α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血清TNF-α在伤后12h达到高峰(94.36&#177;10.18)ng/L,肝内TNF-α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与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伤后肝组织TNF-α含量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肝内和血液内TNF-α增高,介导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SI00A4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PV法)检测6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SI00A4和uP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63例标本中S100A4和uPA阳性率分别为74.6% (47/63)、65.1%(...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江川县控制麻疹各项措施实施效果,探索控制麻疹策略。[方法]综合分析2003年~2010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存在的问题;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强化免接种率、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情况;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系统与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江川县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呈上升趋势,麻疹疫苗应急和强化免疫后,人群抗体增高,防控效果较好,全县麻疹确诊病例下降明显,麻疹监测和实验室能力得到提高。[结论]江川县2003年~2010年控制麻疹采取的综合措施实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