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尺骨变异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82名。在前臂处于旋前、中立、旋后位时分别在最大力量握拳及手放松状态下,拍摄腕关节的X线正位片,分别测量164例腕关节的尺骨变异数值,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入选健康人群的164例腕关节中,正向变异49.4%(81例),中性变异30.5%(50例),负向变异20.1%(33例)。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手放松状态下尺骨变异值最小为(0.15±1.22)mm ;前臂处于旋前位,手用力握拳时尺骨变异值最大为(1.81±1.21)mm ;前臂处于中立位时,手由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0.76±0.12)mm ;手处于放松状态时,前臂从旋后位到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1.08±0.23)mm。结论前臂从旋后位至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值是一个逐渐增大的动态变化过程。手从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状态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呈现动态变化,且趋向于正向尺骨变异。尺骨变异这种动态变化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性别之间及左右手之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22岁,因发现左手背肿物4年、复发1 年于2019 年11 月3 日入院.患者约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手背一肿物,约玉米粒大小,无疼痛、瘙痒,表面皮肤无红肿,随着肿物逐渐增大,患者在淄博市中心医院高青院区行左手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非典型纤维瘤,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73.
74.
多钢针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钢针的早期移位和针道感染是两大并发症。现结合我院30例治疗情况,就并发症的预防问题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1岁,平均5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6例、经颈型9例、基底型15  相似文献   
75.
文章根据典籍及临床实践 ,从医者治神、患者守神、临床举例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医者应自我“治神” ,调理自身气机 ;患者应积极遵守医嘱 ,这对于提高针刺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膝部复合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膝部复合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自2000年5月~2003年12月通过设计新的手术入路、应用新的内固定器械, 制定完整的康复计划治疗复杂的膝部骨折35例。年龄17~58岁, 平均32岁。男29例, 女6例。骨折类型: 股骨髁部骨折并髌骨骨折6例; 股骨髁部骨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16例: 股骨髁部骨折合并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3例;股骨髁部骨折合并股骨近段骨折10例。根据AO分类方法股骨髁部骨折35例中, A型骨折6例, B型骨折11例, C型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18例, 据Gastilo分类, 其中I度开放性骨折9例, Ⅱ度8例, Ⅲ度1例。开放性骨折多为股骨髁C3 型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6例, 多为不全损伤。伴有腘动脉损伤者3例, 其中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急诊切开手术。手术复位内固定时间多在伤后5~7d。股骨髁部骨折—律选择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 切开膝关节囊劈开股四头肌进入, 下端达髌韧带止点。股骨髁部骨折合并胫骨平台者, 切口可沿胫骨嵴下延, 直至满足内固定物要求, 木中采用坚强内固定, 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 结合按摩推拿不负重膝关节活动。结果: 本组35例病人全部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6~42个月, 平均11个月。其中3例病人出现骨折感染。该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周。膝关节活动度平均(86. 09±  相似文献   
77.
肌腱损伤修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腱损伤若不予以及时修复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肢体残废。因此肌腱损伤或缺失后,其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手外科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肌腱损伤修复效果好坏取决于:①肌腱本身损伤的广泛程度。②肌腱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③损伤区肌腱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④修复方式及术后处理,其中术后处理包括制动、保护下的被动或主动活动。现在还不清楚以上四个方面对肌腱损伤修复效果的确切影响程度。 肌腱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对肌腱组织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纪元之初,Glen(131-102)认为肌腱组织是和神经组织一样的组织,在肌腱上施行手术会引起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故历时数百年,没有哪一个医生敢轻易施行肌腱手术。Avicenna(980-1077)首次施行了断裂肌腱的缝合手术。1655年Moinehen描述了肌腱修复术。但直到1752年Hallen的研究工作才证明肌腱与神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Leo,Mayer(1916)对屈肌肌腱的解剖、生理腱鞘和腱周组织结构,肌腱的血供和营养来源,肌腱滑膜以及腱系膜做了系统研究,为近代屈肌腱修复奠定了基础,其中大部分理论一直沿用至今。Rank(1953)认为肌腱本身无自愈能力。Arm(1963)、Gelberman(1963)、Debm(1971)证明肌腱可以自愈,并且提出在肌腱缝合术后于愈合期内行保护下的早期有控制活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远端蒂掌背动脉皮瓣在手指创面覆盖中的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2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骼外露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15~58岁,平均32.5岁.创面面积为2 cm×1 cm~5 cm×4 cm,平均4 cm×3 cm.设计以远端血管为蒂的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创面.皮瓣解剖层次位于皮下,远端部分带深筋膜包含皮支,皮瓣远端设计成"泪滴状"皮桥,做成远端隧道的顶,以减轻隧道对皮瓣蒂部血管的压力.皮瓣切取面积3 cm×2 cm~6cm×5 cm,平均切取面积5 cm×4 cm.供区创面采用全厚植皮覆盖.结果 2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手指创面覆盖满意,供区植皮成活良好.结论 采用逆行掌背动脉皮瓣可以修复手指任意部位的创面,且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9.
由于各实验中心在上报购物计划时,不了解学校及实验室库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购置或购置不足的现象;并且各实验中心不能及时了解学校试剂药品的购置情况,造成因部分试剂与药品缺乏,而延误或取消实验的现象,影响了实验开出率。因此,开发并使用实验试剂药品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0.
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和髋臼出口平面中心连线为X轴,身体纵轴为Y轴,身体矢状轴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骨盆倾斜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计算公式,绘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均成同样的正弦曲线,外展角的正弦曲线落后于前倾角正弦曲线90°。结果提示,骨盆倾斜时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的动态变化趋势由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决定,而外展角在屈髋活动时减小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